四不忍(其三)

平沙月转旌旗影,擐甲为衾戈作枕。

此时饮恨念銮舆,玉体能胜暴露无。

问安使者空相继,清跸不回宫殿闭。

请缨傥未缚酋渠,我榻虽安何忍寐。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光下,沙漠中的旗帜投下长长的影子,战士们披甲而眠,武器成了他们的枕头。
此刻心中充满悲愤,思念着皇帝的车驾,担心皇上的身体能否抵挡得住风寒露冷。
慰问的使者络绎不绝,但皇帝的车队并未归来,宫殿大门紧闭。
如果未能擒获敌首,即使我的床榻安稳,又怎能安心入眠呢?

注释

月:月亮。
旌旗:旗帜。
擐甲:披甲。
衾:被子。
戈:兵器。
枕:枕头。
饮恨:满怀悲愤。
銮舆:皇帝的车驾。
玉体:尊贵的身体。
暴露:遭受风吹日晒。
问安使者:慰问使者。
清跸:皇帝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通行。
宫殿闭:宫殿关闭。
请缨:请求出战。
酋渠:敌首。
我榻虽安:即使我的床铺安稳。
忍寐:安心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夜晚,月光下旗帜和甲胄的影子交错,他将甲衣当被,戈矛作为枕头,表达了他对于战事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此时饮恨”四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与哀伤;“玉体能胜暴露无”则是对君主安危的关切,担心皇帝的安全遭受威胁。

“问安使者空相继”显示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隔绝,而“清跸不回宫殿闭”则形象地描绘出边塞与都城之间的断绝。诗人通过“请缨傥未缚酋渠”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我榻虽安何忍寐”则展现了即便身处安全之地,也难以入睡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军事生活的刻画,反映出边塞将士们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刘子翚在宋代以其严谨的词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著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四不忍(其一)

草边飞骑如烟灭,拉兽摧斑食其血。

此时疾首念銮舆,玉体能胜饥渴无。

危城屑曲惊云扰,簠簋无光天座杳。

奋戈傥未雪深雠,我食虽甘何忍饱。

形式: 古风

归田

声色家有阱,轩裳仕之囚。

冥行不知迷,今将返吾辀。

爱慕洗馀习,清虚乐孤游。

亭亭隐仙岩,迎人入双眸。

稻色黄莽莽,溪光碧油油。

佳树残照满,高穹乱云流。

乍参樵牧群,辞气不婉柔。

性有书史癖,时逢甲兵休。

斯怀傥遂全,曩志不必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必源以古风见投词意甚远因为赋风吹原上苗勉其殖学待时也

风吹原上苗,青青入无边。

发生赖阳和,秀润滋澄涟。

游车走道旁,忽之如浮烟。

那知丁黄愁,枵腹望果然。

农功日夜急,地产东南偏。

飞霜皓盈畴,丰穗垂连颠。

盘盂荐新尝,琼糜失辉鲜。

物生为世用,岂较成后先。

群芳红打围,从渠争春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打鱼歌

西溪观鱼仍开樽,鸣榔隐隐沈烟村。

吾人岂有竭泽意,澒洞四际鱼龙奔。

惊潜初见穿乱藻,亟遁转觉迷深源。

向非驱迫群党聚,罩䍡徒使波涛浑。

巨鳞足供数客饱,银刀琐碎不足论。

吁嗟神物未变化,暴骨砧机宁非冤。

江湖万里厌游泳,失地斗水能为恩。

临流解网意亦厚,诱以芳饵仍争吞。

因悲摇尾向数罟,岂异俯首縻华轩。

慨然投箸起太息,归思已逐冥鸿鶱。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