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熙熙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首句“亭下涧水清”展现了环境的清澈与静谧,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澄净。次句“亭上高云浮”则以飘渺的白云衬托出亭子的高洁和超然。接下来,“鱼鸟各有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各得其所,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遂此岩居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隐居山岩的幽静生活的满足感。接着,“虑澹已忘遣”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和超脱,烦恼与忧虑在这样的环境中消散。“境空复何求”则道出了诗人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不需外物即可感到满足。
最后两句“相期碧草色,共对苍山秋”寄寓了诗人与自然的深深契合,期待与大自然共享这宁静美好的时光,尤其是秋天的苍翠山色。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心境,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