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其一)

浮桁门外树如城,归路迢迢梦易惊。

嗟我衰迟从旅食,感君存问有诗情。

牡丹不在儒宫种,杜宇偏当静夜鸣。

劳费主公怜苦淡,驼蹄时劝一杯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南公在异乡的孤独与感慨。首联“浮桁门外树如城,归路迢迢梦易惊”以树木比作城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感,而“归路迢迢”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归家之路的遥远与艰难。“梦易惊”则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太深,连梦中都难以平静,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惊扰。

颔联“嗟我衰迟从旅食,感君存问有诗情”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人自述年老体衰,不得不在外漂泊谋生,生活艰辛。然而,在这样的境遇下,能得到友人关心的问候,尤其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让诗人感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颈联“牡丹不在儒宫种,杜宇偏当静夜鸣”运用对比手法,牡丹本是富贵之花,常与儒宫(即文人学士的居所)相联系,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雅致。而杜宇(即杜鹃鸟)在静夜中啼鸣,虽有哀怨之意,却也增添了一分悲凉与凄美。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身处异乡、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无奈。

尾联“劳费主公怜苦淡,驼蹄时劝一杯羹”则是对友人或主人的感激之情。在诗人看来,虽然生活清贫,但能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能分享一顿简单的饭食,已经足以让他感到温暖与满足。这里的“驼蹄”可能是一种食物,也可能是友人对诗人的一种关怀与鼓励的象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与温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二)

几欲相寻出郭行,念君家雁不能鸣。

逢杯得醉常常事,渐老多慈种种情。

荏苒又闻寒食近,牵缠空作暮春惊。

祇应已入东风笑,愁思长于万里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酬亨父见寄

醉墨淋漓诗屡酬,浮蛆上下酒新篘。

人生有此自可乐,世事无穷何足忧。

端是览辉同鸑鷟,不应专宿效夫不。

嗟予久负思山兴,空得公诗展复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酬天休

故人邂逅早莺时,一别经秋燕尽归。

已是苦贫看客懒,更堪长病出门稀。

何曾富贵来如梦,但觉光阴去似飞。

欲酌清樽相解释,莫嫌穷巷瓦杯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酬何威中

十年经画凿坏逃,只为乖违不为高。

尽力未能成饱煖,致身那解立勋劳。

已从酒盏忘千虑,羞看贪人校一毛。

游旧惟君尚相记,每将新句访耕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