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马

司寇先生马可哀,朝骑入署暮归来。

簿书务剧阶长立,边塞霜深猎未回。

苜蓿不甘金勒敝,珊瑚空老玉蹄摧。

精疲力尽何能久,圉者徒劳病漫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梓对一匹马的哀悼之作,名为《悼马》。诗中以马的视角,描绘了其在官署中的辛劳生活与最终的疲惫不堪。

首联“司寇先生马可哀,朝骑入署暮归来”,开篇即点明主题,将马拟人化,赋予其情感,暗示马为官员的坐骑,每日早出晚归,劳碌不息。这里“司寇”为古代官职名,借指官员,形象地描绘了马的主人身份。

颔联“簿书务剧阶长立,边塞霜深猎未回”,进一步描述了马的工作状态。马站立于高阶之上,处理繁重的文书工作,而此时边塞的霜已深,却仍未见主人狩猎归来。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马的孤独与等待之苦。

颈联“苜蓿不甘金勒敝,珊瑚空老玉蹄摧”,转而描写马的生活条件与境遇。马虽食苜蓿,却不愿因鞍具的磨损而放弃,表现了其对尊严的坚持;而珊瑚与玉蹄的比喻,则暗示了马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却因长期劳役而变得破旧不堪。这一联表达了对马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尾联“精疲力尽何能久,圉者徒劳病漫猜”,总结了马的现状与未来。马因长期劳累而精疲力尽,难以持久,圉人(养马之人)徒劳无功,只能猜测马的病情。这不仅是对马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反映了官场劳役之重与生命的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马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静大师(其一)

杖锡亦何轻,飘然出塞行。

宿林偎饿虎,乞食进荒城。

四大空难悟,双丸迅可惊。

当机时有问,邀客听啼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静大师(其二)

卜居东郭外,绕郭尽青山。

碧藓暗生榻,白云时叩关。

花迎诗叟发,鹤傍定僧閒。

扫尽轩车迹,烟霞任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题米家山(其一)

画中写出米襄阳,云气山光接缈茫。

看去似曾经老眼,春深烟雨过钱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米家山(其二)

萧萧烟柳隐渔家,浅溆长桥钓艇斜。

洲畔尚馀閒隙地,拟将结屋傍芦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