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襄秘丞自峡中召归

淮海南国冲,冠盖结浮云。

面交固不数,白首犹若新。

之子天际来,各自东西人。

一语旦连夕,欢如平生亲。

岂伊名闻久,固以意气均。

驰骛诗书间,博哉醇乎醇。

我昔病俗学,莫明圣与仁。

常恐遂至地,岂期晚有邻。

君还觐清光,一二席上珍。

贤者任必重,勉旃觉斯民。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陈襄秘丞自峡中召归》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陈襄的赞美和对其归来的喜悦之情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学问的追求。

首句“淮海南国冲,冠盖结浮云”,描绘了陈襄在南国的地位与影响力,如同冠盖云集,象征其声名远播。接着,“面交固不数,白首犹若新”则赞扬了陈襄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即使年岁渐长,情感依旧如同初见时那般新鲜。

“之子天际来,各自东西人”表达了陈襄从远方归来的情景,虽然各自忙碌于不同事务,但心中仍存有彼此。接下来,“一语旦连夕,欢如平生亲”描述了两人重逢后,话语不断,欢聚如同往日亲近的朋友,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岂伊名闻久,固以意气均”表明了陈襄之所以受到尊敬,并非仅仅因为名声,而是因为双方心意相通,情谊深厚。随后,“驰骛诗书间,博哉醇乎醇”赞扬了陈襄在学问上的广泛涉猎与深入研究,体现了其学问的广博与精深。

最后,“我昔病俗学,莫明圣与仁。常恐遂至地,岂期晚有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学习的反思,意识到自己曾对圣贤之道理解不足,担心会因此迷失方向,庆幸在晚年遇到了像陈襄这样的良师益友。而“君还觐清光,一二席上珍。贤者任必重,勉旃觉斯民”则是对陈襄归来的欢迎与期待,希望他能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陈襄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学问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习经历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送冲卿守高邮

鸡骛守樊笼,鸿鹄游四溟。

羡君一麾去,不负人间名。

孤帆西北风,海日东南明。

回首笑富贵,浮云亦何轻。

我忆童子时,綵衣戏五亭。

离怀重自感,堕泪沾长缨。

形式: 古风

闻王十八除检讨

沧海有蓬莱,去人初不远。

舟车有难到,方士曾空返。

闻子骑鲸鱼,姓名已金简。

谁云路幽险,但怪波清浅。

俯窥紫贝阙,洞视白玉版。

神仙岂学致,变化绝微显。

乃知淮南药,力可及鸡犬。

相望云雾深,冥冥白日晚。

形式: 古风

任城道中

驱车太山下,过憩任与樊。

此地昔建侯,邈哉羲皇孙。

市朝非一世,茂草空平原。

三十馀万岁,忽如飞鸿奔。

毁墓骨已销,但有石椁存。

纵横委路隅,冥漠游岱魂。

古今一邱貉,成败谁复论。

区区东家翁,乃复哀玙璠。

牛山顾千驷,涕下何由谖。

忠义独不朽,庶几长者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陈桥别隐直

柔远在无外,饮冰宁顾家。

旌麾辞北阙,原隰生光华。

水涸雨亦收,劲风卷惊沙。

送车何其多,高盖垂文緺。

张侯平生亲,情义固所加。

哀我志慷慨,眷我天一涯。

出宿水上亭,暮谈见晨霞。

百里亦已远,心乎不云遐。

我自东西人,岂能守蓬麻。

周爰愧靡及,敢不重拜嘉。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