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书

迷途谁解反三隅,半是骑驴更觅驴。

一滈未逢师子吼,千章虚读野狐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读佛书》由宋代诗人周孚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自省的意味,探讨了在阅读佛经时的内心困惑与自我反思。

首句“迷途谁解反三隅”,诗人以“迷途”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在人生或心灵的探索中迷失方向的状态,而“反三隅”则暗示了试图从不同角度寻找出路的努力。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自我迷失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寻求正确道路的渴望。

次句“半是骑驴更觅驴”,通过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在追求真理或理解复杂问题时的艰难与困惑。诗人将自己比作骑在驴背上的人,不仅没有找到答案,反而更加迷茫,甚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陷入了更深的困惑。这句诗深刻揭示了人类在知识探索中的普遍困境——越是深入,越可能发现更多的未知。

第三句“一滈未逢师子吼”,“滈”在这里意为水潭,整个句子可以理解为在寻找智慧的道路上,尚未遇到能够指引方向的明灯或导师。诗人以“师子吼”象征权威性的智慧或真理之声,表达了在寻求精神指导时的期待与失落。

最后一句“千章虚读野狐书”,诗人感叹于自己在阅读众多书籍(“千章”)后,却未能获得实质性的启发或领悟,仿佛是在阅读野狐的杂乱无章之书。这句诗反映了在知识海洋中盲目追求数量而非质量的无奈与反思,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难以通过表面的阅读获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阅读佛经过程中的内心体验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真理和智慧过程中的困惑、挣扎与反思。它鼓励读者不仅要广泛涉猎,更要深入思考,寻找真正能照亮心灵的智慧之光。

收录诗词(389)

周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 字:信道
  • 号:蠹斋
  • 籍贯:济南
  • 生卒年:1135—1177

相关古诗词

送日新之池州即席时苏庭藻行方一日庭藻所居名竹堂而梅室日新自号也日新求予旧诗事冗未暇写

衰老何萧索,亲朋半别离。

未终梅室语,已赋竹堂诗。

恶况吾方剧,来书子勿迟。

寒藤绾蛇蚓,相记待他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宋安民失解

寒林经雨叶全彫,莫向茅斋怨寂寥。

小杜科名纵濡滞,老元诗律尚嫖姚。

穷营败屋堪容膝,病策寒藤胜折腰。

紬史翻经有成约,不应从此厌招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朱德裕隐轩

十年仲蔚蓬蒿宅,老屐今朝到此间。

惊怪名驹甘伏枥,坐令倦鸟苦思山。

婵娟未嫁犹遭妒,矍铄虽侯可胜閒。

一首陶公旧诗赋,要须健笔挽令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十月即事呈彦章(其一)

衰病今年剧,阴寒此际频。

烟溪长作暝,霜叶不成春。

北贡来何缓,西师信未真。

平生绕朝策,吾亦愧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