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

抖擞尘衣访古踪,扪萝涉崄彻灵峰。

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

如来元现因明处,直在人天第一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抖落身上的尘土去探访古老的遗迹,攀援藤萝翻越险峻的山峰直到灵峰顶。
寒冷的积雪覆盖着泰山的千座岩石,清澈的溪流环绕着方圆十里的松林。
山顶的游客归来听到佛法诵读的声音,云堂中的僧侣起身敲响斋戒的钟声。
如来的真身原来就存在于智慧的显现之处,它就在人间与天界的最崇高境界。

注释

尘衣:指旅途中的尘土沾染的衣服。
古踪:古代的遗迹或踪迹。
扪萝:用手摸着藤萝,形容山路崎岖。
泰岳:指泰山,五岳之一。
法鼓:佛教中用于诵经的鼓声。
云堂:僧侣居住的高雅场所。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佛祖。
因明处:佛教逻辑学和论证方法。
人天:人间与天界。
第一重:最高的层次或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中寻访古迹的景象,充满了清净脱俗之美。开篇“抖擞尘衣访古踪”表明诗人穿越尘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追寻历史的痕迹。“扪萝涉崄彻灵峰”则形象地描绘了攀爬山岩、穿越丛林,直达心灵深处的那座神秘的灵峰。

接下来的“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展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积雪覆盖着泰山的每一岩石,而远处的方山则被松林环绕,气氛清新而又神圣。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此处描写了诗人在泉水之巅听到寺院里的法鼓声响,僧侣们随着钟声起身准备早课。这里展现了一种宗教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如来元现因明处,直在人天第一重”则透露出诗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如同佛陀本有的真理,在清晰明了之处显现,而这份悟性正是连接人间与天堂最直接的途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境。

收录诗词(1)

宋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

东风成阵送春归。庭花高下飞。柔条缭绕入帘帏。

斑斑装舞衣。云鬓乱,坐偷啼。郎来何负期。

人生恰似这芳菲。芳菲能几时。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蝶恋花

云破蟾光穿晓户。敧枕凄凉,多少伤心处。

惟有相思情最苦。檀郎咫尺千山阻。

莫学飞花兼落絮。摇荡春风,迤逦抛人去。

结尽寸肠千万缕。如今认得先辜负。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题万年妙莲阁

上方危阁化无踪,平顾摩空万桂丛。

自有莲华发泥下,何须芝草遍山中。

石桥暮隔霏霏雨,翠壁寒供凛凛风。

弹指凭谁开户牖,向来禅观仰群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戏周默

骄阳为戾已成灾,赖有开筵周秀才。

莫道上天无感应,故教风雨一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