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毅南星

唾骂人从戟手看,门庭高峻切云端。

倨床下拜风犹古,负剑前驱胆不寒。

燕赵气缘游侠重,顾厨名去党魁难。

酒酣以往淋漓笔,瘦语吴歌打枣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赵忠毅南星的历史人物,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其性格与事迹。首先,“唾骂人从戟手看”一句,以“戟手”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赵忠毅面对批评时的坚定与不屈,暗示了他可能在道德或立场上受到质疑,但依然坚持自我。

“门庭高峻切云端”则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赵忠毅的府邸之高大,仿佛直入云霄,象征着他在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上的崇高,同时也暗含着他的声望和威严。

“倨床下拜风犹古”中的“倨床”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坐具,这里用来形容赵忠毅在接待宾客时的庄重姿态,即使是在下拜时,也保持着古风,显示出他对礼仪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负剑前驱胆不寒”则通过描述赵忠毅身佩宝剑,勇往直前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勇敢和决断力,即使面临危险,他的勇气也不会消减。

“燕赵气缘游侠重”提到赵忠毅与燕赵之地的游侠精神相联系,暗示他具有豪迈不羁的性格,重视义气和侠义精神。

“顾厨名去党魁难”可能是指赵忠毅在政治生涯中,虽然名声显赫,但在处理党派关系时却面临着困难,这可能是由于他坚持原则,不愿妥协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最后,“酒酣以往淋漓笔,瘦语吴歌打枣竿”描绘了赵忠毅在酒后的豪情壮志,通过淋漓尽致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用“瘦语吴歌打枣竿”这样的比喻,可能暗示他在文学创作或言谈中,能够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如同打枣竿一样精准而有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塑造了一个既有高尚品德,又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赵忠毅在道德、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卓越成就。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邹忠介无标

夺情疏上母丧终,晚节登朝辙不同。

卓绝原为少年事,护持绰有大臣风。

一途首善弦歌外,六载都匀木石中。

讲学宋亡言已甚,可堪妖贼比山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忠宪攀龙

衣冠具饮入池沉,缇骑无劳再枉临。

党锢渐看空北部,讲坛可惜废东林。

属镂有受鸱夸赐,香草如闻楚些吟。

得力一生唯此处,荧灯照见大臣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杨忠烈涟

禁掖危疑地,维持护圣躬。

大声麟趾殿,立刻哕鸾宫。

入井言皆妄,垂帘智自雄。

头须一夜白,腔血九霄红。

贿枉熊飞百,仇深魏进忠。

赵高谋叵测,王圣事交通。

擢发罪难数,燃脐膏易融。

义儿鹰大布,酷吏鼠狐丛。

一网连珠染,三琵虐焰攻。

钉囊牢穴下,妻子堞楼中。

醮佑同文狱,钱输卖菜佣。

小臣陪顾命,帝鉴有馀恫。

形式: 排律

左少保光斗

扶掖登皇极,冲龄善病身。

狐雄殊跋扈,鸡牝欲司晨。

盗宝词旁及,投缳事岂真。

震惊凡几日,哀痛甫经旬。

私憾徐良彦,昌言贾继春。

上方随请剑,当道竟埋轮。

实草应山疏,宁逢丞相嗔。

见危防二法,兴利验三因。

督学人伦鉴,调元物议均。

废庄封不启,假印获初巡。

缇骑犹加礼,诬赃不贷贫。

诸生金荟萃,群从系逡巡。

羹饷黄泉泪,鸰原夜雨神。

飘零小弱弟,南渡作逋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