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

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

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

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疏影》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疏枝嫩叶、烟梢鸾羽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开篇“疏枝嫩叶,放烟梢数寸,䙰褷鸾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冬日里稀疏的枝条和新长的嫩叶,以及随风轻轻摇曳的鸾鸟羽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接着,“半幅霜缣,几丛寒碧,知被谁家割去”一句,通过霜缣(一种质地细腻的丝织品)和几丛寒碧(指寒冷季节中依然保持碧绿的植物),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仿佛那些美好的事物已被岁月无情地割去。

“一样筼筜怜偃蹇,算仍仗、坡翁记取”中,“筼筜”是一种竹子,此处用来形容枝条的坚韧和不屈,“怜偃蹇”表达了对这些枝条在逆境中依然挺立的敬佩。诗人借用苏轼(坡翁)的名字,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像苏轼那样,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份情感,不让它随风消逝。

接下来,“认至正、己丑之年,画日将逢端午”点明了具体的年份和节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概念,并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一个充满传统与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时间维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想见湖州老友,偷弹斑竹上,泪痕如许”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远方老友的思念之情。斑竹,又称湘妃竹,常与眼泪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离别和悲伤。诗人想象老友在斑竹上偷偷弹奏,泪水如雨滴般落下,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遗墨流传,古意萧疏,中有夜风凉雨”则转向对古代艺术作品的追忆,强调了这些作品虽已流传千年,但其古朴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仍然能够触动人心。夜风凉雨,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得酒枯肠芒角出,马远残、山难补剩”表达了诗人渴望借酒浇愁,却只能在心中留下痛苦的痕迹。马远是宋代画家,此处可能暗指通过艺术创作来弥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填补那份缺失的美好。

“襄阳半个人儿,愁煞梅花庵主”以襄阳为背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襄阳,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这里“半个人儿”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某位特定人物的怀念。梅花庵主,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其友人在某个特定场合下的形象,通过“愁煞”二字,表达了深深的忧郁和对理想状态无法实现的无奈。

整首《疏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字里行间,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玉交枝

露浓风小。碎情怀,千条万条。悲秋宋玉空年少。

苦十载,笼头破帽。乘鸾艳福愧文箫。

书空薄命怜殷浩。伴人愁,诗瓢。殢人愁,蓝桥鹊桥。

形式:

江儿水

金井梧桐老。银床络纬么,秋声才向窗西吊。

砧声又自闺中捣。

琴声漫对墙东操,自按歌头水调。

法曲凄凉,唱彻霜天角晓。

形式:

东瓯令

莺低啭,龙怒鸣,一缕情丝去又停。

非花非雾将人凝。

在玉指,中间迸,须臾裂竹两三声,林际数峰青。

形式:

梁州新郎三首(其一)

朱栏三摺幽花,一径留下,当时人影。

竹香兰露,玉箫低度谁听。

漫忆乘鸾烟雾,踏翠郊原,总是伤心境。

怕回风、吹去也断肠声惭愧,千家紫凤笙。

秦楼换巫云,凝可怜宵燕子,今番定思,往事向谁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