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七)望思台

金茎擎露空崔嵬,湖台筑恨心犹哀。

剖桐殡土事暧昧,祸机元自长生来。

寿踰大耋世已稀,赵国憸人心险巇。

盗兵诛佞两非是,屈氂督战犹惊疑。

衔冤竟殒鸠泉里,壶关三老言非迟。

向无少卿护病已,上林僵柳何缘起。

空馀老泪滴纹甃,斑斑相间苔花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七)望思台》描绘了一幅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首句“金茎擎露空崔嵬”以金茎承露台的高峻形象,象征着权势与遗憾,暗示了台名“望思”背后的情感纠葛。次句“湖台筑恨心犹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怨之情,湖边的台阁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哀愁。

“剖桐殡土事暧昧”暗指宫廷秘事,可能涉及到皇室内部的阴谋,而“祸机元自长生来”则揭示了这些纷争背后的根源可能与追求长生不老有关。接下来,“寿踰大耋世已稀”感叹长寿之人罕见,而赵国的阴险人物则显得更加险恶。

“盗兵诛佞两非是”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即使是诛杀佞臣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屈氂督战犹惊疑”描绘了决策者在战事中犹疑不定的心态。诗人接着叙述主角含冤而死,“衔冤竟殒鸠泉里”,表达了对无辜者的同情。

“壶关三老言非迟”引用历史典故,表示即使有贤人劝告也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最后两句“向无少卿护病已,上林僵柳何缘起”感慨如果没有那位“少卿”的保护,上林苑的枯柳又怎能复生,暗寓人事变迁和命运无常。

整首诗通过望思台这一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权谋、忠诚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哀叹。

收录诗词(174)

岑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 字:静能
  • 籍贯:故自号栲栳山
  • 生卒年:1286~1355

相关古诗词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八)铜雀台

汉室分崩成鼎峙,铜雀翚飞邺宫起。

碧甃漾日覆纹鸳,蕙帐凝香集馀妓。

我观创始既骄逸,后裔焉知惕奢侈。

洛阳宫阙凌青霄,公卿负土何焦劳。

玉音亲责役夫缓,瞬息身首横霜刀。

荒游日恣典午肆,西陵空掩欺孤智。

至今砚墨抱遗羞,千古奸雄秽青史。

形式: 古风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九)凤凰台

万里长江东入海,千年高台今尚在。

当时谁道凤凰来,览德何人足相待。

凤声悠悠梧叶空,谪仙文采流长虹。

跨鲸一去不复返,后人欲语羞雷同。

海上三山渺何许,群仙骑凤隔风雨。

登临空咏谪仙诗,白鹭斜飞过秋浦。

形式: 古风

八月上旬出游晚归

栲峰老人头雪白,竹扇如箕障炎赫。

徐行阡陌稻花间,稚子歌呼手高拍。

西风吹我衣巾轻,鹭鸶飞起鸲鹆鸣。

西山一饷挂龙雨,薄暮归来新月明。

形式: 古风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一)洞庭秋月

岳阳楼昏水云黑,夜揭冰轮破幽寂。

浮光万顷跃寒金,倒影一规沈素璧。

霜毫谁幻清绝姿,毛发增寒心辟易。

何时鼓柂逐南游,散发君山弄虚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