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钱塘怀古》由明代诗人朱纯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哀思。
首句“中原草木尽疑兵”,以“疑兵”二字开篇,暗示了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原大地,连草木都仿佛在质疑着战争的合理性,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氛围。接着,“回首干戈满汴京”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北宋都城汴京,满眼皆是战乱的痕迹,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深切痛惜。
“凤驾远巡愁雪拥,龙楼高倚看潮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皇帝的行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既描绘了皇帝在艰难环境中巡视的情景,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九重已遂偷安计,孤将徒存誓死盟”揭示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有人寻求暂时的安宁,另一方面则有忠勇之士坚守誓言,不惜牺牲,展现了复杂的政治生态和人性的光辉。
最后,“试问六陵何处是,隔江封树起秋声”以问句收尾,将思绪引向历史深处,六陵作为北宋皇室的象征,如今却只能在隔江的树木中寻觅其踪迹,秋风吹过,带来的是历史的哀叹与怀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