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昭挽诗

月落城乌啼,风凄寒露繁。

轜车戒明发,祖送城南门。

挽者皆丧歌,增我中郁烦。

向来相知人,古道子克敦。

荆玉抱贞洁,楚兰含幽芬。

周行慎素履,雅义播清文。

表俗赖耆俊,启迪资多闻。

德业之所造,诜诜各高鶱。

如何乘化迁,奄忽在兹晨。

渺渺东去波,翩翩南飞云。

铭旌望已遥,涕泪空沾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李孟昭挽诗》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品德、才华及影响的深刻认识。

首句“月落城乌啼”,以夜深月落、乌鸦啼鸣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接着,“风凄寒露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悲凉,暗示逝者离世的不可逆转。

“轜车戒明发,祖送城南门”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轜车”(古代用于葬礼的车辆)和“祖送”(古代送行的一种仪式),表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挽者们“皆丧歌”,歌声中充满了哀痛与不舍,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向来相知人,古道子克敦”赞颂了逝者在生前的品德与行为,强调了其遵循古道、为人正直的品质。接下来的“荆玉抱贞洁,楚兰含幽芬”将逝者比作珍贵的玉石与芳香的兰花,赞美其内在的纯洁与高雅。

“周行慎素履,雅义播清文”表明逝者在生活中谨慎行事,追求高尚的道德与文化修养,其言行影响深远。“表俗赖耆俊,启迪资多闻”则指出逝者在社会上起到了引领风尚、启迪后人的作用。

最后,“德业之所造,诜诜各高鶱”总结了逝者在道德与事业上的成就,强调了其影响力之大。“如何乘化迁,奄忽在兹晨”表达了对逝者突然离世的无奈与惋惜。“渺渺东去波,翩翩南飞云”以自然景象象征逝者灵魂的远行,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与祝福。“铭旌望已遥,涕泪空沾巾”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痛与怀念。

整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其生前品德与贡献的高度评价,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游白云观(其一)

仲春气清和,招携适所适。

扬策指灵阿,联镳度脩陌。

山开画障明,川含浮练白。

真境历逶迤,玄关敞虚寂。

既歆道气澄,缅望尘氛隔。

金鼎窥神丹,玉壸漱云液。

潇洒两仙童,妙歌出金石。

石髓会当逢,琼芝庶可食。

形式: 古风

游白云观(其二)

云台远人境,升高适奇观。

西瞻五华秀,东顾绿漫漫。

坐玩金夫渠,流咏翠琅玕。

祥飙含桂树,仙禽唳石坛。

闻昔有至士,于此养神丹。

飞盖一朝举,翱翔紫霞端。

道高用自超,志一功匪难。

脱屣当何时,相从命青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朱中书为余写溪山幽趣彦鼒南还遂以赠之并题诗云

山翠拂云清,溪光湛虚碧。

林亭揽澄爽,超然适所适。

为有江南趣,持赠江南客。

公暇或披图,还应忆江北。

形式: 古风

西城宴集

置酒清轩下,衣冠聿来萃。

皆我同朝士,各有禄与位。

昩爽趋在公,日夕还未至。

属兹岁除暇,一觞聊共醉。

匪徒展间阔,亦复解劬瘁。

平生所相好,岂不在名义。

中和诚可则,贪鄙诚可戒。

僶勉以自强,前脩庶足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