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茅屋坐来山寂寂,江城风冷漏迟迟。

老僧不是悲长夜,此意惟应秋月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照梵的《夜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静坐于茅屋中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首句“茅屋坐来山寂寂”,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心境,茅屋简陋,却能让人感受到山的寂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山的寂寂,不仅指自然界的静谧,也暗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泊。

次句“江城风冷漏迟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时间的缓慢流逝。江城,既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世态炎凉与人生的冷暖。风冷,不仅是自然界的寒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漏迟迟,指的是滴漏的缓慢,象征时间的缓慢流逝,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深思。

后两句“老僧不是悲长夜,此意惟应秋月知”,则将视角转向了老僧,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老僧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赏。老僧并非因长夜而悲伤,而是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时间的流逝。诗人认为,这种深邃而超然的情感,唯有秋月能够理解。秋月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那份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老僧生活态度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使得读者在欣赏其艺术美感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深层次思考。

收录诗词(1)

照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竹

无事郊居治药栏,竹移清露叶声寒。

忽筛凉月窗前破,却放烟梢雨后看。

税地悭分刚十笏,教云深护在千竿。

为怜欲托潇湘景,莫使刊题粉黛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无心孤月似相知,一度开窗一度思。

常是梅花枝上白,黄昏直到五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落叶

怜非耐寒质,难禁醉霜姿。

始信丛生日,不无秋后时。

辞条翻月堕,飘径掠云吹。

宁用嗟摇落,荣枯倘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白苧村访编通禅师

桑野湿烟敛,秦溪晓霁开。

我迷行处草,君埽坐边苔。

檐翠放新竹,庭香堕熟梅。

自期留一宿,不虑雨鸠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