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秋江断雁图》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愁绪与对离别的哀伤。
首句“不堪愁里见秋光”,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色时内心的沉重与忧愁。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成了触发愁绪的契机,可见其心境之复杂。
次句“江北江南木叶黄”,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通过“江北江南”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地域的广阔,也暗示了诗人思绪的飘渺与无定。木叶由绿转黄,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季节的更迭,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谁信朔风犹跋扈”,将笔触转向自然界的风,以“朔风”代表寒冷与无情,暗喻社会环境的严酷与不公。诗人用“跋扈”一词形容朔风,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格化的特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一句“天涯吹断弟兄行”,将情感推向高潮。天涯,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分离,而“吹断弟兄行”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离散的深切哀痛。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也蕴含了对人世沧桑、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秋江断雁图》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愁苦与无奈,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