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无相寺次旧韵

旧识仙源路未差,也从谷口问桃花。

屡攀绝栈经残雪,几度清溪踏月华。

虎穴相邻多异境,鸟飞不到有僧家。

频来休下仙翁榻,只借峰头一片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重游无相寺次旧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仙源之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与神秘氛围。

首联“旧识仙源路未差,也从谷口问桃花”,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仙源之地的熟悉感,以及他再次踏上寻访之旅的决心,以“谷口问桃花”这一细节,巧妙地引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屡攀绝栈经残雪,几度清溪踏月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艰难与美丽。通过“屡攀绝栈”、“经残雪”、“几度清溪”、“踏月华”等词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更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静谧之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下的溪水潺潺,雪后山林的清新与宁静。

颈联“虎穴相邻多异境,鸟飞不到有僧家”,则将视线转向了山林深处,通过“虎穴”与“僧家”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既充满野性又不失禅意的氛围。这里的“异境”不仅指自然景观的奇特,也暗含了心灵的探寻与净化之意。

尾联“频来休下仙翁榻,只借峰头一片霞”,表达了诗人对仙源之地的向往与留恋。通过“仙翁榻”与“峰头一片霞”的描绘,不仅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自然与心灵双重探索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登云峰望始尽九华之胜因复作歌

九华之峰九十九,此语相传俗人口。

俗人眼浅见皮肤,焉测其中之所有?

我登华顶拂云雾,极目奇峰那有数?

巨壑中藏万玉林,大剑长枪攒武库。

有如智者深韬藏,复如淑女避谗妒。

闇然避世不求知,卑己尊人羞逞露。

何人不道九华奇,奇中之奇人未知。

我欲穷搜尽拈出,秘藏恐是天所私。

旋解诗囊旋收拾,脱颖露出锥参差。

从来题诗李白好,渠于此山亦潦草。

曾见王维画辋川,安得渠来拂纤缟?

形式: 古风

双峰遗柯生乔

尔家双峰下,不见双峰景。

如锥处囊中,深藏未脱颖。

盛德心愈卑,幽人迹多屏。

悠然望双峰,可以发深省。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归途有僧自望华亭来迎且请诗

方自华峰下,何劳更望华。

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

自谓游已至,那知望转佳。

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

形式: 古风

无相寺金沙泉次韵

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

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

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

纵有贪夫过,清风自洒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