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月下看梅,叠前韵

横笛声边,梅开遍了。千林妆点霜华皎。

冰肌月姊也相怜,夜分特送清光到。

拂水阴疏,沾衣香悄。孤吟只合花前好。

分明人已在罗浮,何须更访罗浮道。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月下看梅,叠前韵》由清代诗人张玉珍所作,描绘了一幅月下赏梅的雅致画面。

首先,“横笛声边,梅开遍了”,笛声悠扬,梅香四溢,满眼皆是盛开的梅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霜雪装扮得洁白无瑕。这句诗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氛围。

接着,“千林妆点霜华皎”,千树万树的梅花如同霜雪般皎洁,点缀在林间,展现出梅的清丽脱俗之美。这里运用了“妆点”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如同精心打扮的女子,美不胜收。

“冰肌月姊也相怜,夜分特送清光到。”月亮似乎也对梅花产生了怜爱之情,在深夜时分特意送来清冷的月光,为梅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雅。这里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拂水阴疏,沾衣香悄。”水面上的倒影稀疏,梅香悄悄地沾染在衣袖上,暗示着赏梅之人沉浸在梅香之中,难以自拔。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赏梅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孤吟只合花前好。分明人已在罗浮,何须更访罗浮道。”独自吟唱,只适合在花前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诗人仿佛已经置身于罗浮山中,无需再寻找那里的仙境,因为此刻的赏梅体验已经足够美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赏梅的绝美画卷,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诗人的雅致情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5)

张玉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十四日夜,对月有怀,三叠前韵

风约重帘,炉烟灭了。蟾辉比似前宵皎。

一年能得几回圆,天涯海角凭伊到。

煮茗瓯香,剪灯漏悄。赏心苦忆联吟好。

人间偏是别离多,苍茫烟水愁难道。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洞仙歌.咏成窑鸡缸

人间磁盘,算成窑尤巧。似玉晶莹色愈好。

况名齐定汝,别样嘉隆,渲染就、一幅锦鸡花草。

双行留细款,斟酌春醪。携向芳筵尽倾倒。

记得小红楼、兰月窥时,三两盏、添人诗料。

剩此际、摩挲爱弥深,早万缕愁痕,为伊都扫。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踏莎行.送春

恨正难消,愁来何处。离人怎奈春韶去。

乍时相见了无因,霎时不见空题句。

细雨香尘,东风香絮。曲阑倚遍还延伫。

这回惜别又经年,双飞燕儿呢喃语。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探芳信.暮春寄怀四舅氏

惜春昼。正睡思萦人,几回倦绣。

喜画梁双燕,衔泥尚如旧。

东风不为吹愁去,花片飘红瘦。

又新阴、绿到阶除,懒携樽酒。闲自倚阑久。

望云影低垂,波痕微皱。吟舫蜻蜓,偏阻申江口。

何当共说经年别,拍案苏黄手。

恐相逢,已过茶香节候。

形式: 词牌: 探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