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妇

墙下桑叶尽,春蚕半未老。

城南路迢迢,今日起更早。

四邻无去伴,醉卧青楼晓。

妾颜不如谁,所贵守妇道。

一春常在树,自觉身如鸟。

归来见小姑,新妆弄百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墙下的桑叶已经凋零,春蚕还未完全长大。
城南路途遥远,今天我比往常起得更早。
四周邻居无人陪伴,我在青楼醉眠直到天明。
我的容颜不如谁美,我珍视的是坚守妇道。
整个春天我常在树间度过,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
回家后见到小姑,我打扮一新,与花草嬉戏。

注释

墙下:指庭院墙壁下。
桑叶:桑树的叶子,用来喂养蚕。
春蚕:春季开始孵化的蚕。
半未老:尚未完全成熟。
城南路迢迢:城南的路很长。
更早:比平时起得早。
四邻:周围的邻居。
无去伴:没有同伴同行。
醉卧:喝醉后躺下。
青楼:古代指妓院或豪华的楼房。
妾颜:我的容貌。
贵:看重。
守妇道:遵守女子的道德规范。
一春:整个春天。
身如鸟: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姑:对年轻女性的称呼。
新妆:新打扮。
弄百草:摆弄各种花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家的女性,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她对家庭和丈夫的忠贞。开篇两句“墙下桑叶尽,春蚕半未老”通过桑树叶子的变化和蚕豆尚未成熟,生动地勾勒出时序与自然景象,暗示着季节的轮回和生命的成长。

接着,“城南路迢迢,今日起更早”则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她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早起的辛勤。这里的“城南路迢迢”不仅是景色描写,也象征着她的日子虽然平凡,但充满了责任与坚守。

“四邻无去伴,醉卧青楼晓”则表达了她在清晨醒来时的孤独感受。没有伙伴陪伴,她选择沉浸在酒精中暂时忘却烦恼。但这种生活虽有寂寞,却是她的选择,以此来守护家庭。

“妾颜不如谁,所贵守妇道”这两句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外表可能不再年轻美丽,但她认为最宝贵的是作为女性守住的贞节和责任感。这是古代社会对女性提出的高标准,也反映出诗中女性的心理状态。

“一春常在树,自觉身如鸟”通过把自己比作常年栖息于树上的鸟儿,表达了她对于自由的向往。虽然身为妇人,被束缚于家庭与社会的角色,但内心深处,她渴望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

最后,“归来见小姑,新妆弄百草”则展现了诗中女性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好的欣赏。即便是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也能在细微之处找到乐趣,如同她用新的装扮去玩弄着各种花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柔美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家庭、责任与自我认知之间的纠葛,以及她们对于自由和生活美好的渴望。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秦娥

秦娥十四五,面白于指爪。

羞人夜采桑,惊起戴胜鸟。

形式: 古风

读史

平地见天涯,登高天更远。

功名及所望,岐路又满眼。

万金买园林,千金修池馆。

他人厌游览,身独恋轩冕。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形式: 古风

贾客词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形式: 古风

寄远

雪花岂结子,徒满连理枝。

嫁作征人妻,不得长相随。

去年君点行,贱妾是新姬。

别早见未熟,入梦无定姿。

悄悄空闺中,蛩声绕罗帏。

得书喜犹甚,况复见君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