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如碑卓水滨,磊落未名闻。
藓駮琼姿出,蜗行篆字分。
器浑犹抱璞,势迥已凌云。
幸免随金锻,宁忧与玉焚。
螭形徒岌岌,鸟迹欠云云。
若使昌黎见,应摛逐鳄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独立品格的追求和赞赏。诗中“如碑卓水滨,磊落未名闻”两句,设定了一种雄伟、孤立且不为世人所知的山石形象,这个意象在古代文人心中往往与高洁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藓駮琼姿出,蜗行篆字分”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生长在岩石间的苔藓和虫行于石上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弱、形态各异的感慨。
“器浑犹抱璞,势迥已凌云”两句,用了器物和山势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山石之雄伟不羁的意象。这里的“器浑”指的是器物的完整与完美,而“犹抱璞”则是说这个完整的器物还在怀抱着璞玉,即使得到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两句,“幸免随金锻,宁忧与玉焚”,表达了诗人对于独立自主命运的珍惜,以及面对外界变化时的坚守。这里的“金锻”和“玉焚”都是外在力量的比喻,而“幸免”和“宁忧”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保持自己本色的关切。
最后两句,“螭形徒岌岌,鸟迹欠云云”,通过对山石之巍峨和鸟迹之轻盈的对比,强调了诗中所表达的独立不羁之美。这里的“螭形”即是指龙的形态,而“岌岌”则形容其高大雄伟;相反,“鸟迹”则轻盈而不为人注意。
全诗最后一句,“若使昌黎见,应摛逐鳄文”,通过借用古代文学家昌黎(即韩愈)的名号来强调,如果昌黎看见这样的景象,也会被这份高洁独立所感动,从而抛弃那些庸俗的文字游戏。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独立品格的一种追求和表达。通过精巧的意象构建,诗人成功地传递了自己对于高洁之物的向往与尊重。
不详
千古压嶙峋,标奇世绝伦。
形从天赋授,名自我推论。
众岳犹前席,群峰合望尘。
不知居海郡,知己是何人。
二女春游阆苑花,醉邀刘阮饭胡麻。
仙衣忽逐笙箫去,空倚山头恨落霞。
洞府门閒白日赊,碧潭清影照云霞。
弄珠人捧江皋佩,刻玉岩开阆苑花。
风月有情回俗驾,尘埃无处问仙家。
归来怅望金桥处,露滴桃源一径斜。
杨花绕昼暖风多。晴云点池波。
戏数翠萍几靥,零星未碍圆荷。
软人天气,半如溽暑,半似清和。
说与香篝缊火,酒痕梅却衣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