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敬法师归福州

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随缘而结伴同行,蝉声才打破边关的宁静。
新翻的佛经在古老的寺庙中诵读,故乡的人又将归向何方?
斋戒时没有钟声提醒,僧人的心因为停止讲经而显得空闲。
从东南方向出发,千里迢迢,何处不是连绵的山峦呢?

注释

结得:形成、结伴。
随缘: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蝉鸣:夏天蝉的叫声。
方:才。
新经:新的佛经。
译:翻译。
旧寺:古老的寺庙。
故国:故乡。
斋为:斋戒是为了。
无钟早:没有钟声的早晨。
心因:心因此。
罢讲闲:停止讲经后的悠闲。
东南:东南方向。
数千里:几千里的路程。
何处:哪里。
逢山:遇到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名为《送敬法师归福州》。从诗的内容来看,姚合以淡泊的心态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佛法修持的理解。

“结得随缘伴,蝉鸣方出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因缘际会之下的离别情景。诗人与敬法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份情谊如同春日蝉鸣声一般,在心中回响,表达了对于即将离去的朋友的不舍。

“新经译旧寺,故国与谁还。” 这里,“新经”可能指的是敬法师翻译的佛教经典,而“旧寺”则是对过去记忆的提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土和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在询问,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究竟还有什么是可以永恒不变的。

“斋为无钟早,心因罢讲闲。”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佛法修持的一种理解。在没有钟声催促的情况下,内心却自然而然地清醒,这正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宁静状态的境界。

“东南数千里,何处不逢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广阔天地间山脉连绵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景象,暗示了敬法师即将踏上的一段长途,也隐喻着修行佛道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旅程。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离别之情的抒发,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佛法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恶神行雨

凶神扇?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

风击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

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

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主客张郎中

年长方慕道,金丹事参差。

故园归未得,秋风思难持。

蹇拙公府弃,朴静高人知。

以我齐杖屦,昏旭讵相离。

吟诗红叶寺,对酒黄菊篱。

所赏未及毕,后游良有期。

粲粲华省步,屑屑旅客姿。

未同山中去,固当殊路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旧山隐者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

念彼白日长,复值人事并。

未改当时居,心事如野云。

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闻。

奈何道未尽,出山最艰辛。

奔走衢路间,四枝不属身。

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

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

纵然自称心,又不合众人。

以此名字低,不如风中尘。

昨逢卖药客,云是居山邻。

说君忆我心,憔悴其形神。

昔是同枝鸟,今作万里分。

万里亦未遥,喧静终难群。

形式: 古风

寄李馀卧疾

穷节弥惨慄,我讵自云乐。

伊人婴疾恙,所对唯苦药。

寂寞行稍稀,清羸餐自薄。

幽斋外浮事,梦寐亦简略。

雪户掩复明,风帘卷还落。

方持数杯酒,勉子同斟酌。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