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佘光裕的《望君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望君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首联“一望奇踪便羽翰,天开紫翠足游观”,开篇即以“奇踪”二字点出望君山的独特魅力,仿佛是天开的紫翠之色,为游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观赏之地。这里的“羽翰”不仅指鸟羽,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飞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
颔联“湘妃墓古杨花白,杜毅祠荒木叶丹”,转而描绘了望君山的历史氛围。湘妃墓旁,杨花飘落,一片洁白,象征着古代传说中的哀伤与纯洁;杜毅祠前,木叶红艳,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深沉。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暗示了历史的厚重。
颈联“山气螺堆霄汉色,波光镜彻斗星寒”,进一步描绘了望君山的自然风光。山间云雾缭绕,如同螺壳般堆叠,映射出天空的颜色;湖面波光粼粼,如同镜子一般,倒映着寒冷的斗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川之美与夜空之静。
尾联“鼎台龙去琴声杳,犹有渔翁弄晚湲”,收束全诗,将视线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转向了更为深远的历史与人文。鼎台上的龙已远去,琴声不再,但仍有渔翁在傍晚的溪流中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一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望君山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