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孟秋戊子有虹下天绕飞泉山入东谷饮古井良久去作大雨咄之以诗

长虹落天帔,万丈截群岭。

蟠身下深谷,俯首饮古井。

居人莫之指,况复敢引领。

幡然绕空去,云雾变俄顷。

乾坤为之黑,喷雨极暴猛。

崩流汇沟澜,巨涨没四境。

民田一漂荡,多稼不可省。

此物盖虫类,闻亦具头颈。

淫沴之所生,诗传载为眚。

朝西暮东出,辄与日对影。

夫何此凶孽,得使乘时逞。

高风扫寥廓,一帚昏秽净。

煌煌太阳起,隙穴被光景。

群阴逐海内,此物应远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虹霖降临景象。开篇即以“长虹落天帔,万丈截群岭”勾勒出虹桥横跨天际、直插山巅的宏伟画面。接着,“蟠身下深谷,俯首饮古井”写出了虹霖在深谷中蜿蜒曲折,一头浸入古老的井水之中,显示出其神秘而又强大的生命力。

“居人莫之指,况复敢引领”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自然现象既感到惊异,又不敢轻易靠近或企图驾驭。随后,“幡然绕空去,云雾变俄顷”描述了虹霖在天际盘旋,瞬息间云雾变幻,气氛骤变。

“乾坤为之黑,喷雨极暴猛”则展现了虹霖引发的风云变色、雷雨倾盆的景象。而“崩流汇沟澜,巨涨没四境”、“民田一漂荡,多稼不可省”则写出了暴雨导致山洪爆发,农田被淹,庄稼受损的情形。

诗中接着指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某种虫类引起的,而这种虫类在古代诗传中有所记载,被称为“眚”。它能够影响天气,“朝西暮东出,辄与日对影”则描绘了这股邪祟无时不在,不断地与自然力量抗衡。

最后,“夫何此凶孽,得使乘时逞”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灾害的忧虑和谴责。“高风扫寥廓,一帚昏秽净”、“煌煌太阳起,隙穴被光景”则写出了自然界在经历过这场风雨之后,又恢复到了明亮清新的状态。诗尾“群阴逐海内,此物应远屏”提醒人们应当警惕并远离这种邪恶的存在。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更透露出他对于自然界中某些不可预测现象的敬畏之心。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还友人诗卷

作诗所患格不高,君今已得诗中格。

吾乡风物最清丽,君向其间作诗客。

定馀绝景在幽深,更欲烦君用刀尺。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依韵和子瞻游孤山

跨明越,压苏湖,钱塘风物天下无。

玉峰孱颜石穿漏,雪海浩荡潮喧呼。

旧尝持之诧吾孥,会挈尔去相与娱。

宦游若不来此都,腰间綵组徒云纡。

子瞻凤咮新结庐,日哦其间兴不孤。

平生美志自偿足,休问满眼生萑蒲。

有物可比中鄙夫,蜉蝣朝生死于晡。

公攘显夺入胠箧,骄稚无乃非良图。

子瞻之乐固有馀,辨说是非从鲁蘧。

我今有索君勿逋,归日好景为我摹。

形式: 古风

侠客行

紫髯围碧瞳,勇气炙坐热。

生平脱羁检,少小服义烈。

堂堂吐高论,牙齿若嚼铁。

宝剑压䏶横,谁耻我可雪。

酣歌入都市,当面洗人血。

常言荆轲愚,每笑豫让拙。

事已不受谢,门前车马绝。

自谓取功名,焉能由笔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携歌管游。

莺花有意欲恼乱,风雨何事相淹留。

南园綵棚映绿树,西湖画舫临清流。

几时云阴得敛霁,愿把一樽相献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