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弥陀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宦迹重溟外,游情半日閒”点明了诗人远离官场尘嚣,享受片刻闲暇时光的主题。接下来,“妙香禅室静,灌木鸟音蛮”两句,通过香气与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禅室的静谧与自然界的活力交织在一起,形成和谐的画面。
“种叶常书偈,留云早掩关”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生活方式,僧人们在叶上书写佛经(偈),与自然共处,生活简单而富有精神追求。而“留云早掩关”则暗示了僧侣们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相处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规律性和仪式感。
最后,“稍闻烹水法,容我坐苔班”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们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尤其是对烹茶这一禅宗文化中重要环节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诗人有机会融入这种简朴而深邃的生活方式之中,感受其中的宁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其中蕴含的禅宗思想与精神追求,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