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关

还山不厌山,回首谢平旷。

峦壑喜我归,参差出林望。

征衣湿寒雾,忽度浮云上。

啼鸟识乡音,急流清俗状。

梯磴疑鬼凿,岩花笑相向。

平生物外心,悔与风尘抗。

旧游如梦寐,指点多昏忘。

触眼乱青红,翻欲惊奇创。

才荒避险韵,秀语冀天贶。

莫叹太瘦生,枯吟转神王。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二里关》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回归山林的内心感受和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

首句“还山不厌山”,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即使多次返回也不感到厌倦。接着“回首谢平旷”一句,诗人回头告别了开阔平坦之地,暗示了从世俗生活回归自然的决绝态度。

“峦壑喜我归,参差出林望”描绘了山峦与山谷在诗人归来时的喜悦,树木间参差不齐的景象,仿佛在欢迎诗人的归来。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释然。

“征衣湿寒雾,忽度浮云上”描述了诗人行走在山中,衣服被寒雾打湿,却突然穿过了飘浮的云层,象征着诗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境界。

“啼鸟识乡音,急流清俗状”中,啼鸟的声音仿佛在辨认诗人的家乡口音,急流则映衬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回归自然后的纯净心境。

“梯磴疑鬼凿,岩花笑相向”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岩石上的梯道比作鬼斧神工之作,而岩花则似乎在对着诗人微笑,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平生物外心,悔与风尘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反思,认为自己过去对抗尘世的种种努力,现在看来都是多余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平静。

“旧游如梦寐,指点多昏忘”意味着过去的经历如同梦境,许多细节已经模糊不清,突出了诗人对过往的淡忘和对当下的珍惜。

“触眼乱青红,翻欲惊奇创”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青绿与红色交织的美景,激发了他的惊奇与创作欲望,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灵感的激发。

“才荒避险韵,秀语冀天贶”表明诗人希望在创作中避开危险的路径,追求文辞的秀丽,并期待上天赐予灵感。

“莫叹太瘦生,枯吟转神王”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即使作品显得有些瘦削,但通过深沉的吟诵也能达到神妙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二里关》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创作的追求。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煎茶坪题壁(其一)

子规不作去年声,猿鸟都萦故国情。

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

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

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又谁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煎茶坪题壁(其二)

棕榈高下一重重,百尺天梯仗短筇。

急瀑飞声争大壑,断云作势补奇峰。

红毡隐约骡纲细,黑箐深沉豹雾浓。

何处钟鱼响林未,欲从灵界问仙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一)

云外疑无雨,肩舆出万山。

那知披叆叇,犹自听潺湲。

衣冷龙腥逼,梯危石骨顽。

风雷不惊客,浩荡起眉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二)

客路绕鸿濛,真疑帝座通。

乱云皆足下,急雨自空中。

古戍龙烟黑,蛮花傍岭红。

黄牛何处驿,翻恨不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