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种苗》由清代诗人汪林所作,描绘了农人辛勤耕种的场景与心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劳动成果的期待。
首句“种苗东皋下”,开篇点明地点,描述了在东方高地播种的情景。接着,“土沃苗未滋”一句,既赞美了肥沃的土地,也暗示了作物生长的初期阶段,苗还未充分发育。随后,“植根非不坚,毋乃兴作迟”两句,表达了对作物生长速度的关切,既有对根系稳固的肯定,也有对生长节奏稍显缓慢的忧虑。
“邻人为我言,努力还耘籽”则转而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通过邻居的建议,强调了持续努力和辛勤耕耘的重要性。接下来,“早华虽未能,晚实庶可期”两句,既是对当前阶段的现实考量,也是对未来收获的乐观期待,体现了农人对时间与季节的敏感和对结果的憧憬。
最后,“感此倾我心,朝灌复夕治”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过程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土地和作物的深情投入。“人事一以尽,天时岂吾欺”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既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希望,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