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残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遥想当年,石镜山前,眼观落日;今日春尽之时,回首往事,不免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世道太平,壮士也就只能无功而老;归家的路依然漫长,乡国遥远,征人又怎能轻易返乡,想归家只有在梦中了。
暮春时节苜蓿盛长,把往日开阔的官道也遮得颇为严实;芜菁花在田陇中开放,显得麦苗也有点稀稀疏疏。
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注释

石镜山:在成都城内,上有蜀王妃的墓,墓边竖一石镜,故名。
落晖: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依依:不忍离别的样子。
时平:本意为时代升平,此处是反语,有讥讽朝廷之意,因为当时没有战争是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结果,并非真的太平。
苜蓿:草名,又名金花菜,为马饲料的一种。
官道:大马路。
合:指草丛地里蔓延到路上分不开路和田地。
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开黄花。
麦畦:麦田。
摧颓:因受挫折而颓唐。
打围:即围猎。
此句是怀念自己在汉中时的那段豪迈放纵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残》,描绘了春天将尽时在石镜山前的离别景象和个人感慨。首句"石镜山前送落晖",以夕阳西下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氛围。"春残回首倍依依",表达了诗人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和远方家乡的深深眷恋。

"时平壮士无功老",感慨战乱已平,壮志未酬的英雄只能随着岁月老去,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乡远征人有梦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即使身在异乡,心中仍渴望归家的梦想。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通过描绘田野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衰败和生机的消退,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最后两句"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诗人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出厌倦了漂泊生涯,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以及对往昔豪情壮志的追忆,曾经的猎鹰逐兽之乐如今只能成为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陆游在暮年对生活、战争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三首(其三)

芳润园林不似贫,年光无尽逐番新。

来禽颜色不禁雨,抟黍语言如惜春。

身外岂关吾辈事,镜中已换昔时人。

神仙定未超尘俗,犹插金貂侍帝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三首(其二)

天遣残年脱絷鞿,功名不恨与心违。

绿陂细雨移秧罢,朱舫斜阳擘纸归。

花市丹青卖团扇,象床刀尺制单衣。

白头曳杖人争看,共叹浮生七十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三首(其一)

日铸珍芽开小缶,银波煮酒湛华觞。

槐阴渐长帘栊暗,梅子初尝齿颊香。

户户祈蚕喧鼓笛,村村乘雨筑陂塘。

年光何预衰翁事,伴蝶随莺也解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药裹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莫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