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独坐

月光照灯夕,清赏人所同。

而我独不乐,有亲在江东。

江东岂无月,白发少欢容。

念子未即见,厌见灯花红。

冉冉天边云,悠悠江上峰。

当食发长叹,何时得相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夕独坐》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元宵佳节时的内心情感与思绪。

首联“月光照灯夕,清赏人所同”描绘了元宵之夜,月光如水,照亮了灯火阑珊的场景,这是人们共同欣赏的美好时刻。然而,诗人紧接着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而我独不乐,有亲在江东”。他虽然身处佳节,却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感到忧伤,这份孤独感与节日的欢乐形成了鲜明对比。

颔联“江东岂无月,白发少欢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虽身处同一轮明月下,但因为年岁渐长,头发斑白,心中却少了欢愉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老去的感慨,也暗含了对远方亲人不能共享此刻之乐的遗憾。

颈联“念子未即见,厌见灯花红”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亲人团聚的深深思念。他想象着远方的亲人或许也在同样的时刻思念自己,这种相互的思念使得眼前的红灯显得既美丽又令人厌烦,因为它们无法传递彼此的温暖与关怀。

尾联“冉冉天边云,悠悠江上峰。当食发长叹,何时得相从”以自然景象作结,云朵缓缓飘过天边,江上的山峰则显得悠远。诗人面对这些景象,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他期待着能够与亲人团聚的那一天,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元宵佳节时的孤独、思念与期盼,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秀江舟中

上水复下水,昨日非今朝。

春江渌如酒,天风澹飘摇。

坐数江上峰,乍近忽已遥。

归心如东流,迤逦迎海潮。

长歌武夷曲,和以庐山谣。

閒情寄芳草,极目青迢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渊明图为邃庵先生题

吾闻先生本是山中人,谁遣作吏随风尘。

督邮迎送亦常事,浩然归兴凌秋旻。

孤怀每感孔明汉,一咏漫及荆轲秦。

北窗午梦入寥廓,南山秋色争嶙峋。

昨非今是公自道,门前五柳年年春。

柴桑彭泽才尺只,五老峰高隔彭蠡。

片帆朝挂暮及门,万古乾坤一江水。

昔闻奇幻谷城石,又闻清激严陵滩,是谁为易谁为难。

菊松三径地虽小,鸿鹄千里天何宽。

三南夫子今傅相,心期远在羲皇上。

君不见丁卯桥边山水深,江南春暮劳归心。

风云天上济时了,我亦访公携我琴。

形式: 古风

庐山谣用李韵

庐山倚南极,乾坤一高邱。

绝顶有佳处,可作仙人楼。

诏书命我访奇品,等閒却遂平生游。

白鹿洞在五老傍,我来讲席重铺张,青云见彩霞生光。

玉声左右泉不断,我行东峰涧有梁。

眼明还直西南望,澄湖烟水俱苍苍。

不知乘舟者谁子,望我应恨天衢长。

庐山如庐几万间,与仙作主去复还。

黄尘滔滔似海水,此山即是蓬莱山。

载歌唐人诗,我句亦时发。

九江秀色行揽之,楚帆风送飞鸿没。

五老五老真有情,万峰之中独自成。

何时拄杖往参立,上呼群仙下紫京。

笑攀北斗挽银汉,共洗浊世邻太清。

形式: 古风

人日喜晴

我来洪都城,人日喜初霁。

夙兴省钟声,起视星斗丽。

澄湖动晨光,云霾散天际。

楼台东复西,参差蔼清气。

惠风荡前楹,公馀步还憩。

案牍杂诗书,吾事非日计。

独贺阳道亨,从兹破阴翳。

请看回轺时,春深满庭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