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砚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溪流见底寒且清,光凝浅绀渊之精。

斧柯千古遗仙局,云暗半山含紫玉。

割云镵玉巧如神,龙尾铜台可奴仆。

君来自南数千里,不载珠玑似薏苡。

芊芊溪草裹石砚,文字之祥直送喜。

明窗大几墨花春,炉山吐兰千穗云。

虚中含默静相对,那复草玄惊世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谢人惠砚》。诗中描绘了对一块珍贵砚台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砚台的材质、色泽、形状以及使用时的氛围一一展现出来。

首先,诗人提到帝鸿墨海,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帝鸿”这一古代神话中的神名,暗示了砚台的珍贵与历史底蕴。接着,诗人转向对近世的赞美,特别提到了端溪青紫砚,强调其质地的纯净与色泽的深邃。端溪产的砚台以其独特的颜色和清澈的质地而闻名,诗人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喜爱。

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砚台的形态与质地:“斧柯千古遗仙局,云暗半山含紫玉。”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砚台比作遗世独立的仙人棋局,同时以“云暗半山含紫玉”描绘出砚台表面的纹理与质感,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山水之美。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赞美砚台的工艺:“割云镵玉巧如神,龙尾铜台可奴仆。”“割云镵玉”形容技艺高超,如同在云雾中雕刻玉石一般,既展现了砚台的精美,也暗示了制作过程的复杂与巧妙。“龙尾铜台可奴仆”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砚台价值的认可,将其视为如同龙尾铜台般珍贵的存在。

最后,诗人通过“君来自南数千里,不载珠玑似薏苡”表达了对赠砚人的感激之情,意指对方不远千里送来如此珍贵的礼物,却未携带其他价值连城的珍宝,仅此一物便足以表达深厚的情谊。接下来,“芊芊溪草裹石砚,文字之祥直送喜”则描绘了砚台被精心包裹,如同溪边生长的草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的气息。这不仅体现了对砚台的爱护,也寓意着文字之祥的到来,带来了喜悦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砚台的美丽与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艺术的珍视与赞美。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穹窿葬事回邑有感

生别万里馀,会面终有期。

死别不转眸,一朝千古非。

白日光在天,玄阴閟泉扉。

盈盈闺中秀,土化成枯骴。

冠笄共甘苦,谓见素发垂。

那知死生变,不待桑荫移。

室有病时菌,箧有嫁时衣。

了了眼中事,闲妆静容仪。

垂杨手曾折,为我当春稀。

迅流无回波,落英无还枝。

空房阒无迹,新坟草离离。

伤心北门道,同来不同归。

形式: 古风

游华藏此君亭

山空木叶脱,霜露日已寒。

萧萧岁寒子,劲气不可干。

下庇秋草根,上栖众鸟安。

烟梢掠云汉,过者仰首观。

云何九衢罅,有此五亩宽。

况当祇洹舍,永谢剪伐叹。

高人名此君,千载莫敢刊。

岂同渭川封,肯污秦氏官。

鹓雏未来食,螟螣或见残。

终然保常操,特立良独难。

我疑卞忠贞,铁石琐肺肝。

遗骸寄此地,藏碧留馀丹。

精诚入毛发,化此千琅玕。

见之发三叹,临风肃衣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独游保宁凤凰台

饥鸮嚇腐鼠,鸣鸟久不闻。

一登凤凰台,目送苍梧云。

山川丽晚日,氲氲发馀薰。

览此万里辉,振我衣上尘。

前瞻翠回环,极望天无垠。

低昂玄盘踞,佳气或未湮。

山坳指楼观,青骨今尚神。

驰烟谢逋客,三径久已榛。

长松眇如荠,下有高世人。

斯人不可作,此道日以新。

回睇白鹭洲,长江泻沄沄。

遥岑出澹碧,不辨楚与秦。

我行适淮西,出处难重陈。

岂无羁旅叹,乃有山水因。

兹游颇幽独,作伴影与身。

宁辞足力尽,聊使眉头伸。

凭虚默自计,逝将祈孔宾。

寄声华阳老,异日期相亲。

形式: 古风

过刘姓园居

负郭三顷稻,并田五亩园。

人生如此足,安用华其轩。

亲戚居南陌,交游在东村。

有酒辄共醉,倾输见情言。

三径杂桃李,九畦莳兰荪。

黄柑百头奴,碧梧万支孙。

山供景无尽,石映溪不浑。

桑麻中馈任,布刈邻翁论。

下以活妻孥,上以奉凊温。

时从赤松子,亦访吴市门。

嗟我抱此志,十年若朝昏。

家山眇天末,松菊岂复存。

兹园临官道,坐笑车马奔。

前山复场圃,疏筑随坳墩。

我来适春秾,乱眼红青纷。

恍然动乡思,梦寄东飞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