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身玉要俱捐》。诗中通过“壮节”、“威风”、“大义”等词汇,描绘了一位忠诚勇敢、不畏强权、坚守正义的英雄形象。诗人以“身玉要俱捐”的豪言壮语,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壮节将全赵,威风直挫秦”,开篇即以“壮节”、“威风”形容英雄的气概与行动,展现出其为国家、为正义不惜一切的决心与勇气。“若令空授玉,宁用复还身”,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绝不背叛自己的信念与承诺。“此璧瑕何有,伊人气愈嗔”,通过对比美玉与瑕疵,突出英雄人格的完美无缺,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其精神依然坚定如初。“头宁同碎柱,节不可欺臣”,再次强调忠诚与节操的重要性,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被任何诱惑所动摇。“大义千钧重,微躯一羽均”,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了大义与个人生命的相对关系,即便在微小的生命面前,大义也显得无比重要,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对忠诚、大义等价值观的颂扬,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