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京口至竹里诗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高大的树木险峻挺立,锋利的岩石横斜交错。
重复的山涧中隐藏着松涛的声音,重重的悬崖下掩映着云彩的颜色。
冰雪消融时寒冬更显雄壮,风吹过鸟儿都倾斜翅膀飞翔。
这份志向遭遇了严酷的环境,孤独的旅行正逢黄昏逼近。
沿途没有片刻停留,连吃一口豆子的时间都没有。
君子树立起美好的名声,小人则尽力表现忠诚。
看不见那长长的河流,无论清水还是浊水都不停息地流淌。

注释

高柯:高大的树木。
危且竦:险峻且挺立。
锋石:尖锐的岩石。
横复仄:横斜交错。
复涧:重复的山涧,指多条山涧。
松声:松树间风吹过的响声。
重崖:重重的悬崖。
伏云色:云彩被遮挡的颜色。
冰开:冰雪融化。
寒方壮:寒冬显得更加雄壮。
风动:风吹。
鸟倾翼:鸟儿倾斜翅膀。
斯志:这份志向。
凋严:严酷的环境。
孤游:孤独的旅行。
曛逼:黄昏逼近。
兼途:沿途。
憩鞍:休息,这里指骑马休息。
半菽:半口豆子,比喻少量的食物。
遑食:来不及吃。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树令名:树立好名声。
细人:小人,这里指地位卑微或品行不高的人。
效命力:尽力表现,拼命工作。
长河:长长的河流。
清浊:清水与浊水,比喻善恶、好坏等。
俱不息:都不停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开篇“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两句,以险峻的山峰和嶙峋的岩石构筑了一种雄浑而又险恶的景象,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紧接着,“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水流潺潺与松声相应,云雾缭绕在高崖之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受和赞美。冰雪初融,寒气逼人,而清风吹过,使得飞鸟也随之摇曳。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以及他独自旅行时面对艰难险阻的情形。这里,“逢凋严”暗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而“孤游”则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挑战。

接下来的“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艰辛和急迫。马儿不断前进,不给疲惫留下任何时间;而诗人的饮食,也只能是匆忙之间,一点也不敢怠慢。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则是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颂,以及对于那些追求功名的人的一种批评。这里,"君子"指的是德行高尚之人,而"细人"则是指那些只注重个人功利和声名的人。

最后,“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通过对河流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感慨。即使是悠久的河流,也有时候看不到它的真面目,不论是清澈还是浑浊,都在不断地流动中。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个性和品格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行药至城东桥诗

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严车临迥陌,延瞰历城闉。

蔓草缘高隅,修杨夹广津。

迅风首旦发,平路塞飞尘。

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

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

争先万里途,各事百年身。

开芳及稚节,含彩吝惊春。

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

容华坐销歇,端为谁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观圃人艺植诗

善贾笑蚕渔,巧宦贱农牧。

远养遍关市,深利穷海陆。

乘轺实金羁,当垆信珠服。

居无逸身伎,安得坐粱肉。

徒承属生幸,政缓吏平睦。

春畦及耘艺,秋场早芟筑。

泽阅既繁高,山营又登熟。

抱锸垄上餐,结茅野中宿。

空识己尚淳,宁知俗翻覆。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讲易诗

云泽翔羽姬,横盖招益人。

贲园无金尚,履道易书绅。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过铜山掘黄精诗

土昉閟中经,水芝韬内策。

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矧蓄终古情,重拾烟雾迹。

羊角栖断云,榼口流隘石。

铜溪昼森沉,乳窦夜涓滴。

既类风门磴,复像天井壁。

蹀蹀寒叶离,灇灇秋水积。

松色随野深,月露依草白。

空守江海思,岂愧梁郑客。

得仁古无怨,顺道今何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