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齿豁头童已暮年,未容归去亦堪怜。
只思旧隐如元亮,宁有新诗似惠连。
万事此生浑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
宦情况复清如水,何必移封向酒泉。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读丐辞不允诏书感而有作(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挑战所持有的豁达态度。
“齿豁头童已暮年”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年龄和心境,“齿豁”即牙齿稀落,是形容老年的常用词汇,表示诗人已经步入晚年。紧接着的“未容归去亦堪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如愿回到过去的遗憾和无奈之情。
“只思旧隐如元亮”这一句中,“旧隐”指的是往昔的隐居生活,而“元亮”应是指唐代诗人元稹与李商隐,他们都是以诗名世,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像他们一样流传后世。
接着,“宁有新诗似惠连”则是对现实中的文坛状况的一种无奈和讽刺。惠连可能指的是某位诗人或诗作,通过这个名字,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达到前人的艺术成就的感慨。
“万事此生浑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是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所持有的态度。“万事”指的是世间万象,而“浑已矣”则意味着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无法改变。接着的“一尊今日且陶然”,则是诗人选择用酒来暂时忘却烦恼,用“陶然”来形容沉醉其中的自在。
最后,“宦情况复清如水,何必移封向酒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变迁的看淡态度。“宦情况”指的是官场中的种种情形,而“复清如水”则是比喻这些变化都像水一样清澈可见。末尾的“何必移封向酒泉”,则是在询问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倾心于名利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和时代变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所持有的豁达与超脱。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滕阁秋屏已快哉,更登列岫少徘徊。
溶溶一水檐前去,隐隐千帆坐上来。
每恨长年成契阔,颇欣今日得追陪。
能并四乐由来少,且对江山举一杯。
我爱青山欲细看,如何不在户庭间。
聊移野外玲珑石,来作窗前重叠山。
拄笏已堪供啸咏,杖藜还更得跻攀。
莫言道院过从少,亦有修眉相伴闲。
衰年已是病双瞳,那更新添两耳聋。
山外钟声元不到,窗前鸡唱亦难通。
便遭谤骂安能累,纵有笙歌也是空。
每恨肚皮从旧窄,而今却做得家翁。
方安林下乐樵渔,底事牵来剖竹符。
道院固知人少讼,丰年何幸俗多娱。
闲随野鹤穿花径,静看游鱼戏玉壶。
却愧此身犹束缚,未能归去老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