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丛竹轩

高轩自虚旷,幽竹亦丛生。

苔石寒依玉,风泉夜炙笙。

治冠轻可著,酝酒绿因名。

好折青鸾尾,仙坛扫月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竹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幽静与清冷之美。首句“高轩自虚旷”,以“高轩”象征竹林的高洁与超然,暗示出竹林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幽竹亦丛生”,进一步点明了竹林的茂盛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暗含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接下来,“苔石寒依玉,风泉夜炙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苔藓比作玉石,风声比作笙乐,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在夜晚的静谧与和谐,仿佛整个竹林都在演奏着自然的乐章。这里不仅展现了竹林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治冠轻可著,酝酒绿因名”两句,转而描写竹林中的人文景观。轻便的帽子和绿色的酒,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竹林中主人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的“绿因名”可能是指酒的名字与竹林的绿色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竹林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最后,“好折青鸾尾,仙坛扫月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竹子精神的向往。折取竹梢,清扫仙坛,似乎是在邀请月光下的竹林成为仙境的一部分,寓意着竹林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心灵的归宿,能够净化心灵,引领人们走向精神的高远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林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诗人对竹子品格的崇敬,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秋日赠张茂实

久客东海上,秋风吹练裙。

放言爱庄叟,笑癖如陆云。

采药清晨出,哦诗静夜闻。

沧浪可濯足,吾与尔为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为文举画泖山图因题

华亭西畔路,来访旧时踪。

月浸半江水,莲开九朵峰。

酒杯时可把,林叟或相从。

兴尽泠然去,云涛起壑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韵酬彝斋见诒

荆溪丘壑远,暇日得跻攀。

野客时相过,高人意自閒。

开门看修竹,卜宅近青山。

胜事今宁有,幽吟一解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徐仲清

岩谷采灵药,萧条栖道情。

白云檐下宿,海鹤阶前鸣。

燕俎登春菌,晨餐脯竹萌。

时凭五泻水,好过兰陵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