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郎挽诗(其一)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髣髴见鱼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学术追求趋于朴实,近年来似乎有些冷清。
难道没有先知先觉,只是始终没有明确的方向。
这位老者能够深入研究,而其他人则显得后劲不足。
他一生的心愿寄托于此,仿佛看到了早晨的鱼儿跃出水面。

注释

学术:指学问或学术研究。
趋:趋向,追求。
平实:朴实无华,不浮夸。
寂寥:寂静冷清。
先后觉: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感知。
始终条:始终如一的方向或线索。
此老:指那位老人。
深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
诸公:众人,大家。
后彫: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髣髴:仿佛,好像。
鱼朝:早晨的鱼儿,象征希望或生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袁侍郎所作的挽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袁侍郎学术风格的评价和个人感慨。"学术趋平实"赞扬了袁侍郎的学问追求朴实无华,不尚浮夸;"年来似寂寥"则暗示了袁侍郎可能在晚年时少有人关注,显得有些冷清。接下来的"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暗指袁侍郎虽未在学术界取得显赫地位,但他的深厚造诣超越了一般人。"此老能深造"再次强调了他的学术深度,而"诸公独后彫"则对比出其他学者在成就上略逊一筹。最后两句"平生寄心事,髣髴见鱼朝",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袁侍郎一生专注于学问,如同鱼儿向往清澈的早晨,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既赞扬了袁侍郎的学术品质,也寓含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袁参政挽诗(其一)

奕奕万夫望,才名四十霜。

重来陪讲幄,三入位文昌。

地辟南厅峻,砖重首折行。

脩途日未旰,弭节复相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袁参政挽诗(其三)

生世恨不蚤,庚申始识公。

象衣垂綷䌨,长佩奏璁珑。

幸甚蝇依骥,居然燕背鸿。

灵輀送无路,泪洒霅溪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袁参政挽诗(其二)

耆旧晨星似,公胡不慭留。

竟成青坞去,莫返赤松游。

时事方攲枕,天年不到头。

独馀经在笥,衮衮付公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通直郎史君挽诗

亹亹南陔意,孜孜北学宗。

片言销巧诋,三语剧崇墉。

正喜云随步,俄惊日下舂。

楼前半轮月,依旧挂长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