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越城楼纵目因追往事

七盘坡上青烟浓,黎峨落日明千松。

女墙欹仄异中土,蜿折一线随山踪。

行人散策郭门顶,秋声瑟飒愁吴侬。

楚桥蜀笮衣衽接,此地旧不输蛮賨。

绍圣之际明堂开,伶衣短后诸番从。

礼视交址乃特杀,牂牁未得称附庸。

是时田杨独雄踞,奄席思播为强宗。

明家宣慰号藩屏,讵意肘腋生边烽。

青蛇失险应龙死,水西突骑纷来攻。

本朝捍御越前古,乃有窃据称王封。

兴安台榭已池沼,山魈苦竹吹荒墉。

百余年间用兵处,拔马欲去生悲风。

近闻父老望休息,赛神里社喧春冬。

绾椎蛮女解持锸,种花邑宰行劝农。

宜娘垒下静秋柝,玉华云气开诸峰。

山川俯仰月东出,挥手不谒张三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李良年的《平越城楼纵目因追往事》描绘了诗人站在平越城楼上远眺,回忆起历史上的变迁。首句“七盘坡上青烟浓”展现了山势险峻,青烟缭绕的景象,暗示着过往的军事活动。接着,“黎峨落日明千松”描绘了夕阳映照松林的壮丽景色,与战争的氛围形成对比。

“女墙欹仄异中土”写城墙的独特构造,反映出地方特色。“行人散策郭门顶,秋声瑟瑟愁吴侬”则通过游人的感受,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诗人提及楚桥蜀笮的历史联系,以及昔日的和平与繁荣。

“绍圣之际明堂开,伶衣短后诸番从”暗指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以及外来势力的影响。“田杨独雄踞”至“山魈苦竹吹荒墉”则描述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自然景观的荒凉。

最后,“百余年间用兵处,拔马欲去生悲风”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长期影响的感慨,而“近闻父老望休息,赛神里社喧春冬”则展示了当地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整首诗以历史回顾和现实描绘相结合,展现出平越城楼的沧桑变迁和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3)

李良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白龙崖趋泸溪述所见

绝壁何嶙峋,侧翠倚江岸。

云水一相映,清辉朝屡换。

石非五丁凿,嵌空乃百变。如梭了可■,似月魄始半。

或击壶口缺,或迸锦丝断。

漏日宛通中,障树若无畔。

势绝飞鸟窥,祇应山鬼窜。蚁附定何由,径尺■细栈。

窗楯亦具设,败绠涩余鍊。

纵横百里内,仰视目为眩。

其故不可测,挥手付梦幻。

长年话凄怆,此地饱经乱。

万骑走空村,居人息樵爨。

寥翘峡女泣,袒跣溪童惯。

岂得顾里闾,猿挂垂一襻。

饥来摘山果,渴饮汲幽涧。

生还谅无几,遗迹犹可叹。

尚想避秦时,斯语非荒漫。

辄因俯仰骇,聊复纪闻见。

桑田若为海,他日辱楼见。

形式: 古风

宿刘家园子苏孝廉懋斿过话是夕有兵信且值雷雨大作与懋斿同赋

浪传兵气到藤萝,长者仍携枕簟过。

万事酒边增磊砢,一镫林外忽江河。

交论颍汝英雄见,诗话源流正变多。

欲问妙香行乐否,樱挑落尽奈春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查韬荒夏重德尹兄弟

念君磊落好兄弟,家在龙山黄叶村。

久阙寄书秋雁笑,忆曾纵酒雪镫昏。

传闻易改新烽火,耕凿粗安旧荜门。

见说耽游闲送日,岁寒丘壑肯相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雪滩钓叟歌为顾丈茂伦作

苇间延缘吾所师,寻阳棹者非凡姿。

雪滩钓叟岂其亚,姓名蚤被时人知。

先生旧不事生产,读书树根破万卷。

土塯荒凉艺花竹,邻里惊呼车辙满。

此门一杜何当开,笑指笠泽浮吾杯。

连峰如银七十二,要看雪尽春风来。

丝挂珊瑚不设饵,命写斯图聊戏耳。

网鳜捞虾琐琐人,公若逃名勿图此。

君不见占星梦猎声名驰,照耀史册千年垂。

樵青渔童载两头。诏遣下取新歌词。

笔床茶灶往来熟,故人又欲官天随。

从来此事遭物色,黄金尺书来有时。

长安已筑招隐馆,肯放此老津梁疲。

武陵桃花今不迷,休歌河水清涟兮。

纵不相逢贾太尉,定应愁载庾安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