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煌创作的《谒岳庙》,描绘了清晨时分太华山(即西岳华山)的雄伟景象,以及对道教中真元之气的追溯。诗人通过“太华岧峣晓正苍”一句,展现了华山在黎明时分的苍茫壮丽,暗示着其神圣而高洁的气息。
接下来,“真源遥溯气灵长”进一步强调了华山作为道教圣地,其灵气深远绵长。诗人以五行理论中的金为象征,表达对华山肃穆庄重特质的认识,同时提到“万宝初收识白藏”,暗指秋天万物收藏,华山之宝藏深厚。
“呼吸几人能入座”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华山之高峻,寻常人难以企及,只有少数人能领悟其深意。诗人又以“儿孙列岫尽成行”比喻山峰连绵,如同子孙后代排列有序,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西南正有三年克,早晚欃枪扫鬼方”寓意深远,华山被视为守护一方安宁的神祇,诗人期待华山之力能够早日驱散邪恶,恢复和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华山为载体,寓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道教精神的崇尚,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