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四日张就山初至同饮东园菊花下作

上客来何暮,山斋菊欲残。

犹馀秋径色,聊待酒人欢。

艳蕊迎霜立,寒香浥露餐。

晚酣休便去,新月出林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主人于慎行在山斋中迎接友人张就山的情景,以及两人共饮东园菊花下的欢乐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菊花在霜寒中的艳丽与清香,以及月光下静谧的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

首句“上客来何暮”,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惊喜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山斋菊欲残”描绘了山斋内菊花即将凋谢的景象,虽是“欲残”,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犹馀秋径色,聊待酒人欢”两句,诗人通过“犹馀”和“聊待”这两个词,既表达了对菊花残余生命力的赞美,又巧妙地引出了与友人的相聚之乐。菊花虽将凋零,但仍有秋径之色可赏,诗人借此邀请友人共享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刻。

“艳蕊迎霜立,寒香浥露餐”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霜寒中的坚韧与美丽,它们不仅不畏严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这里,菊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也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寄托。

最后,“晚酣休便去,新月出林端”两句,诗人以晚宴的热烈气氛和新月的出现作为结语,不仅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不舍,也预示着美好时光的延续。新月的升起,仿佛是大自然对这次相聚的祝福,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相聚之乐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融合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安我素吏部倚舟过访酬赠

沙边能系缆,相顾到林庐。

斗室虚高枕,衡门有驻车。

桃灯秋雨后,漉酒菊花初。

好在山公启,休忘北阙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冬夜宿香山寺

一宿招提境,匡床坐夜分。

山深迟见月,石冷细生云。

仙梵林中发,名香座上焚。

老僧应出定,时觉语相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暮抵吴家渡杨令君携酒宿王户部别业

十月荒山道,迷茫起暮阴。

凄风吹古渡,寒雾结平林。

地主尊垒远,山家巷路深。

因过故人宅,怀旧一悲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

寒冬涉济水,雨雪满征裘。

欲解留徐剑,犹疑访戴舟。

马蹄临渡涩,人迹过山稠。

渐近齐州路,伤心触旧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