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从留都南归江上阻风端居默祷厥明连得顺风径渡鄱阳入豫章计日踰岭

十月泛长江,风帆宛自开。

朝发江东门,寒风欣北来。

谁知中道间,风乃与时乖。

帆开飞不去,日暮江厓栖。

故人阻烟波,舟师委沙泥。

投诗谢河伯,潜心雁所怀。

清宵若有应,晨兴路不迷。

千里倏然至,思亲愿始谐。

何以报罔极,流风吾当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十月在长江上航行的经历,从起始的畅快与期待,到中途遭遇逆风的困扰,再到最终得到顺风,顺利前行的喜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朋友和家人的思念。

首句“十月泛长江,风帆宛自开”,描绘了十月时节,诗人乘船于长江之上,风帆随风自然展开的景象,充满了自由与活力。接着,“朝发江东门,寒风欣北来”则展现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的兴奋与期待,寒风吹拂,似乎也带着北来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诗人在“谁知中道间,风乃与时乖”一句中表达了遭遇逆风的无奈与困惑。此时,风不再如预期般助航,反而阻碍了行进,使得帆船难以前进,只能在傍晚时分停靠在江边,等待天明。

面对困境,诗人并未放弃,而是“故人阻烟波,舟师委沙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船员们的理解与支持。他通过“投诗谢河伯,潜心雁所怀”向自然祈求帮助,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清宵若有应,晨兴路不迷”,期待着夜晚的宁静能带来神灵的启示,让第二天的行程不再迷茫。经过一夜的等待,诗人终于迎来了“千里倏然至,思亲愿始谐”的顺风,得以迅速抵达目的地,实现了对家人的思念。

最后,“何以报罔极,流风吾当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亲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决心将这份感激化为行动,回归自然,继续前行。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早行即事

碧雾涌诸峰,青虹绘林麓。

一雨送新凉,郊原半膏沐。

晓来行路人,觌之自怡乐。

平生泽物心,所至问民瘼。

但云穫有秋,室家愿始足。

是时正西成,田畴尽收熟。

黄云被江干,清流灌幽木。

悠悠白鹭飞,片片秋云落。

感此念所之,民命在司牧。

禁闼故所恋,淮阳今不薄。

爰言谢同心,聊以慰空谷。

形式: 古风

赠白将军

平生负豪气,自云秦起裔。

北行驱暴齐,南游破彊魏。

三十握兵符,西抚朱明桂。

一朝海上来,慷慨敌王忾。

青山骠骑馀,碧水戈船外。

閒来过里人,痛饮从欢会。

浮云世事多,物态良堪畏。

将军莫夜行,恐有灞陵尉。

形式: 古风

寄别郑贡元

始谓膏车发,将予涉远郊。

况值青春时,相赠有柳条。

如何亟行迈,遂令樽俎遥。

离别岂不多,君兹谒圣朝。

明经昔所重,文学行见招。

世道此维系,那独为亲交。

倘逢东海客,勿云西山樵。

形式: 古风

题李家所藏画菜

人皆重纷华,尔独谢炎凉。

虽无东陵姿,聊比兰泽芳。

纤红徒自媚,蜂蝶漫相将。

为问肉食者,宁知此味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