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请室冤魂叫不闻,神丘隆碣谩遗文。
平生词藻谁知己,腐鼠孤雏却误君。
这段诗文是南宋时期诗人乐雷发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才华不被赏识的忧虑。开篇“请室冤魂叫不闻”两句,通过设想向古代忠良之魂倾诉无尽怨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仿佛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知音却又徒劳无功。这里的“室冤魂”可能指的是那些被历史误解或不公待遇的人物,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同情。
接着,“神丘隆碣谩遗文”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之言的仰望与向往。这里“神丘”指的是古代圣人的陵墓,而“隆碣”则是形容碑刻的庄严与宏伟,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智慧的尊崇。
第三句“平生词藻谁知己”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对于才华不被赏识的哀叹。在这里,“平生”意味着一生的时间,而“词藻”则是指诗人的文学才能和作品。整个句子透露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得不到应有认可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两句“腐鼠孤雏却误君”则是在比喻,通过不被珍视的小动物形象来强调自己的境遇。“腐鼠”和“孤雏”都是指那些不起眼、甚至可能被人忽略的小生命,而“却误君”则是说这些微小之物竟然也能影响或误导他人,进一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卑,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展现了一位宋代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历史意识,同时也折射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通过对比古今、自我与他人,诗人表达了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不详
汉族。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逝骓走鹿各消磨,剑外功臣剩几多。
四皓两生元不听,故乡枉费大风歌。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浣花骚伯杳难□,世上宁无元隐居。
读罢君诗三叹息,断弦绿绮定何如。
和遍陶翁饮酒诗,醉笼天地入鸱夷。
细看官爵成何物,肯带奚囊过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