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游塞

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

塞深多伏寇,时静亦屯兵。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踏上通往玉门关的道路,这你从未走过。
边塞深处常有埋伏的敌寇,即使和平时期也会驻扎军队。
这里的雪常常在秋天提前降落,花朵却在接近夏天时盛开。
我会悠闲地陪伴着射雕的将领,预计会到达受降城。

注释

去去:前往。
玉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指代边塞。
省:避免,防止。
伏寇:埋伏的敌人。
屯兵:驻扎军队。
雪每:常常。
秋降:秋天降落。
花尝:有时。
近夏生:接近夏季开放。
陪:陪伴。
射雕将:擅长射雕的将领,可能指英勇善战的人。
受降城:古代边防城市,用于接收投降的敌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 送别的情景。"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踏上的道路的陌生与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塞深多伏寇,时静亦屯兵"则写出了边疆的严峻和战争的氛围,通过“塞深”、“伏寇”、“屯兵”,营造出一幅紧张而又静谧的画面。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中的对比手法,则描绘出了边地独特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雪”与“花”的交替,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异,也隐喻着人间冷暖自知的感慨。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中,“射雕将”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印象,而“受降城”则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再现。这两句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另一面,也凸显了送别时刻的心情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自然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之离合感慨的抒发,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送别图。

收录诗词(4)

卿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睹野花思京师旧游

曾过街西看牡丹,牡丹才谢便心阑。

如今变作村园眼,鼓子花开也喜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户诗

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

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金陵怀古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

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

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

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

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谷。

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

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

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

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

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

搀抢如云勃,鲸鲵旋自曝。

倦闻金鼎移,骤睹灵龟卜。

吁嗟王气尽,坐悲天运倏。

天道何茫茫,善淫乃相复。

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日隐汀洲上,登舻?川陆。

月回吴山树,风闻楚江鹄。

因依兰蕙丛,采撷不盈掬。

形式: 古风

大梁行

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

前弹别鹤操,后奏大梁吟。

大梁伤客情,荒台对古城。

版筑有陈迹,歌吹舞遗声。

雄哉魏公子,畴日好罗英。

秀士三千人,煌煌列众星。

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

邯郸救赵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荣且昧,忠信莫之明。

间谍忽来及,雄图靡克成。

千龄万化尽,但见汴水清。

旧国多孤垒,夷门荆棘生。

苍梧綵云没,湘浦绿池平。

闻有东山去,萧萧班马鸣。

河洲搴宿莽,日夕泪沾缨。

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