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酪乳抨来自释宫,流膏散液竹萌中。
我方厌苦饥虚病,公已深知识界空。
这首诗描绘了乳酪与竹笋的美味,以及它们对人的滋养作用。诗中以“酪乳抨来自释宫”开篇,巧妙地将乳酪的来源与佛教圣地联系起来,赋予了乳酪一种神圣而丰富的意象。接着,“流膏散液竹萌中”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乳酪在竹笋中的流淌与融合,仿佛乳酪与竹笋之间有着天然的默契与交融。
后两句“我方厌苦饥虚病,公已深知识界空”,则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了乳酪与竹笋不仅能解渴止饿,还能让人内心得到满足与平静。这里的“公”可能指的是诗中的对话对象或某种象征,通过对比“我”的厌倦与“公”的知足,突出了食物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不仅满足了物质需求,更触及了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食物与人心之间的深刻关联,既体现了宋朝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也蕴含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只漫轑羹送邻舍,岂能搜句搅诗翁。
山城异味宁长有,却傍春畦撷芥菘。
病鹤羞垂翅,疲驽困络头。
空悬彭泽印,看上汝南州。
好去营茆栋,相依老荻洲。
忘忧得佳句,不敢比扶留。
野寺瓶罂至,吾庐水竹幽。
开缄喜风韵,唤客少淹留。
蕨带寒山酱,笋兼头子油。
谁能知许味,一饱并无忧。
故老凋零尽,君犹识了翁。
深知名节似,不但里闾同。
政府方交辟,高贤岂久穷。
他年汝溪上,伴我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