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峻遂登上封却下福严最爱廓然亭静憩久之乘兴入后洞置酒云庄榭徘徊方广阁山行崎岖不可以马虽笋舆傲兀小劳尚胜骑从之烦也既归山前之翌日复会于坚伯兄小阁同安赵涧看北山馀雪披云映日翠莹珑葱殆难模状因访季父庙令欢饮而罢集记所见成十五绝(其十二)

谁闻玉磬即过门,漫说金灯不破昏。

等是此身俱物化,云何五百至今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谁听见玉石编的磬声就立刻来访
别提那盏金灯从未在黎明前熄灭

注释

谁:指代不明的人。
闻:听见。
玉磬:玉石制成的磬,古代乐器。
过门:来访。
漫说:别说,不必说。
金灯:用黄金装饰的灯,象征光明或长明。
破昏:打破黎明,这里指天亮。
等是:同样是。
此身:此生,指人的生命。
俱物化:都变得如同世间万物一样。
云何:为何,怎么会。
五百:佛教中表示时间长久,此处可能象征永恒。
至今存:至今还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览石头庵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人生的感悟。首句“谁闻玉磬即过门”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仿佛听到玉石制成的磬声就能寻到庵门。接着,“漫说金灯不破昏”暗示了庵中的宁静,即使金灯照明,也无世俗喧嚣。

“等是此身俱物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万物变化的体悟,认为无论贵贱,生命终将化为尘土。“云何五百至今存”则以“五百”象征时间长久,表达对庵中留存的古老禅意的惊叹。

整体上,诗人在游玩中融入了对生死、自然和禅宗的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其四)

莫惊绿叶衬玄霜,更上幽人白玉堂。

为与苍官论久要,笔端应借远烟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其一)

老干枯枝傲雪霜,何人写影向华堂。

为君补缀枝头叶,坐觉春风细细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