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沁园春》词,由吕岩创作于唐代,以豪放不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词的开篇“昨日南京,今朝天岳”,以时空的迅速转换,展现了主人公行踪不定、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倏焉忽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之快,仿佛时间与空间对他而言都失去了约束力。
接下来,“指洞庭为酒,渴时浩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几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他将洞庭湖视为美酒,君山作为枕头,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谈笑自如,往来无碍,半是风狂半是仙”则揭示了主人公既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又仿佛超凡脱俗,拥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形象。这不仅是对他的个人特质的描述,也反映了词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随身在,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与自然和谐共处,身心自由的状态。风月、云烟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人间,放浪多年,又排辨东华第二筵”则表明主人公虽然远离尘世,但并未完全脱离人间,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或影响着世间之事。通过“排辨东华第二筵”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他与世俗社会的微妙联系。
最后,“把珊瑚砍倒,栽吾琪树,天河放浅,种我金莲。捶碎王京,踢翻蓬岛,稽首虚皇玉案前。无难事,信功成八百,行满三千”几句,展现了主人公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不仅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试图改变世界,实现心中的理想。其中“功成八百,行满三千”更是表达了他对修行成就的自信和对人生圆满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隐士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理想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