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歌(其七)

西岭骤暗销残晖,芷岸兰汀堆夕霏。

数声撞空九天半,知有招提隐翠微。

风助馀音响崖谷,萧萧暝港孤舟宿。

禅关栖鸟争寒木,归僧疾步穿山麓。

嗟此何景兮烟寺晚钟,丹青欲尽焉能穷。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岭的余晖突然消散,芷草岸边的兰汀铺满了傍晚的雾霭。
几声钟声穿透半空,仿佛知道有座隐藏在翠绿山色中的寺庙。
风吹过,回荡着空洞的余音,山谷间传来萧瑟的声音,一只孤舟停泊在昏暗的港湾。
禅房里的鸟儿为争夺寒冷的树枝而鸣叫,归来的僧人匆匆穿过山脚。
感叹这傍晚烟雾缭绕的寺庙钟声,画卷般的景色如何能描绘完尽。

注释

骤暗:突然变暗。
残晖:夕阳余晖。
芷岸兰汀:芷草和兰花生长的岸边。
招提:寺庙。
翠微:青翠的山色。
禅关:禅房。
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
晚钟:傍晚的钟声。
丹青:绘画。
穷:尽头,完尽。

鉴赏

这首宋诗《八景歌(其七)》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山寺周围的景象。首句“西岭骤暗销残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岭瞬间被暮色笼罩的情景。"芷岸兰汀堆夕霏"则进一步渲染了水边的植物丛中弥漫着傍晚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数声撞空九天半"通过钟声穿透云霄,暗示了山寺的存在,"知有招提隐翠微"则点明了寺庙隐藏在青翠山色之中。接下来的诗句“风助馀音响崖谷”描绘了风吹过山谷,使得钟声回荡,增添了空旷与寂寥感。

"萧萧暝港孤舟宿"写的是港湾中泊着的一叶孤舟,随着夜幕降临,显得更加孤独。"禅关栖鸟争寒木"描绘了僧侣们归巢的鸟儿在寒冷的树枝间寻找栖息之处,反映出僧侣生活的清苦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嗟此何景兮烟寺晚钟,丹青欲尽焉能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感叹这如画的风景和悠扬的晚钟声无法用文字完全描绘,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傍晚的静谧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景歌(其三)

朝氛吐吞影模糊,嫩日隐见光卷舒。

湘峦滴翠石径滑,远近憧憧人趁虚。

天风作意扶霁色,嘘拂昏翳半明灭。

槿篱髣髴橘林隔,一竿斜插酒旗揭。

嗟此何景兮山市晴岚,丹青欲尽良独难。

形式: 古风

八景歌(其二)

晚日放晴雨脚收,楚山千里江吞秋。

上水风生荻花渚,漠漠幅蒲天际浮。

轻云骤掩目力断,云消似过芳洲半。

危樯逐乌惟恐缓,燕子争飞先到岸。

嗟此何景兮远浦帆归,丹青欲尽殊堪嗤。

形式: 古风

八景歌(其一)

嗷嗷哀鸣肃肃羽,魂清意爽爱湘楚。

西风作恶阵脚散,斜行千点下烟浦。

飞力已困日且晡,便欲就宿依寒芦。

大者居中围以奴,丁宁缓急相惊呼。

嗟此何景兮平沙雁落,丹青欲尽未易著。

形式: 古风

八景歌(其四)

云拥黄昏朔风急,长空杳杳水拍拍。

六花舞白遍三湘,失却寒峰翠千尺。

片琼屑玉响群林,芦丛萧瑟声更清。

冻月开奁俄吐晴,银宫一色上下明。

嗟此何景兮江天暮雪,丹青欲尽不可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