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三月二十七日又易守当涂四月十一日发辞免之牍书怀成二唐律(其一)

九重旒冕真知己,几度弓旌忆款门。

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

鹤汀云雨暮应捲,牛渚风烟秋欲昏。

休向长江问陈迹,浮梁孤塔不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真正的知己在于那繁复的礼服和冕旒,多次想起那曾经亲切的拜访。
他素来志向高远,不只为温饱而活,满腔忠诚尚未回报圣明君主的恩德。
傍晚时分,白鹤栖息的汀洲上乌云翻滚,秋天的牛渚边风烟迷茫即将黄昏。
不必再去长江边探寻往昔的遗迹,那浮桥上的孤塔已承载不了那些沉重的记忆。

注释

九重:形容等级高或地位显赫。
旒冕: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帽,象征尊贵。
款门:亲切登门拜访。
温饱:基本的生活需要。
圣明:指贤明的君主。
恩:恩惠,恩德。
鹤汀:有鹤栖息的水边平地。
捲:翻卷,形容云雾变化。
牛渚:江边突出的陆地。
昏:黄昏。
陈迹:过去的遗迹,往事。
浮梁:地名,今江西景德镇附近。
孤塔:孤独的塔,可能象征孤独或历史沧桑。

鉴赏

这首宋诗是岳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个人的感慨。首联“九重旒冕真知己,几度弓旌忆款门”描绘了诗人视君王为知音,曾多次以实际行动表达忠诚,即使在远离朝廷之时,也怀念着能再次接近。颔联“素志不为温饱计,赤心未报圣明恩”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他志向高远,不只为个人温饱考虑,而渴望以赤诚之心报答国君的明德之恩。

颈联“鹤汀云雨暮应捲,牛渚风烟秋欲昏”通过自然景象寓言,暗示时光流转,晚景凄凉,暗示自己仕途的变迁和未来可能的孤独。尾联“休向长江问陈迹,浮梁孤塔不堪论”表达了诗人不愿再追忆过去的辉煌,因为眼前的现实,如长江上的浮梁孤塔,已经无法承载他的壮志和期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朝廷的忠诚,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岳珂作为南宋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庚子正月彗见于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唐律(其三)

粮府久关虑,骑官方应占。

天心昭可卜,人事备当严。

一苇江难恃,三巴民已歼。

闭关还早计,璿玉不须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庚子正月彗见于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唐律(其二)

美芹野人意,乔木世臣家。

尺璧谅非宝,寸心元不遐。

谁知剑门栈,已建郁军牙。

所恨箫韶远,不堪闻塞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雨中观庐山(其二)

半生每负看山眼,此日真成带雨游。

攲枕有无疑欲暮,成峰横侧总宜秋。

耳喧似厌泉呜咽,腰系不妨云去留。

明日新晴马蹄放,直须三峡看龙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饯孟运判寺簿赴京三首(其三)

半生共饮西江水,草木由来臭味同。

交臂便同鸿燕社,论心不隔马牛风。

君方鸣佩趋双阙,我自烧车延五穷。

景倩仙尘凝望处,为言驿骑莫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