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名为《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二)谢康乐集》。诗中探讨了凡人与圣贤之间的关系,以及后人在评价古代文人时的不当之处。
“漫道凡夫圣可齐”,开篇即以反问形式,指出世人往往轻视凡夫与圣贤之间的差距,认为两者可以相提并论。这句诗强调了圣贤之于凡人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不经意处耐攀跻”,则进一步阐述了在不经意间,人们应当努力向圣贤学习,追求卓越。这里“攀跻”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攀登高峰的过程,意味着即使是在不经意间,也应保持对卓越的追求,不断向上攀登。
“后人率尔谈康乐,且向前贤学制题。”最后两句诗,批评了后人对于古代文人如谢灵运(字康乐)的评价过于随意,建议后人应当从前辈的著作中汲取营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里暗含了对后世学者在研究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时应持严谨态度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凡人与圣贤、后人与前贤的关系,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学术传承以及评价标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