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皋访区茂对

竹院偕僧住,萧清长道心。

花同禅味淡,草绕定坛深。

斋阁听钟饭,閒廊接偈吟。

书声萝屋里,和磬出疏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竹林中的宁静生活,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从斋堂的钟声到闲廊的偈吟,再到书声从萝屋中传出,以及和磬声从疏林中飘出,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平和与深邃。

“竹院偕僧住,萧清长道心。” 开篇即点明了僧人居住的环境——竹院,以及他们内心的清净与修行的坚定。竹院不仅提供了自然的庇护,也象征着僧侣们追求的精神家园。

“花同禅味淡,草绕定坛深。”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生活的环境与心境。花与禅味的淡雅相映成趣,草绕定坛则暗示了修行的深入与持久。这里的“定坛”可能指的是僧侣们冥想或修行的场所,通过“深”字,表达了对修行过程的深刻体验和追求。

“斋阁听钟饭,閒廊接偈吟。” 描述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斋堂的钟声伴随着用餐的仪式感,而闲廊则是他们吟诵佛经、交流思想的空间。这两句通过“听钟饭”和“接偈吟”,展现了僧侣们生活中的仪式感与精神交流。

“书声萝屋里,和磬出疏林。” 最后两句将读者带入了更为隐秘的场景——书声从萝屋里传出,和磬声则从远处的疏林中传来。这里不仅体现了僧侣们学习与修行的氛围,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修行者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宁静、深邃与和谐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赞美。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梅影(其一)

半壁疑见画,虚廊月上时。

轻霜含远韵,空水澹寒姿。

祇自沈吟久,还堪折赠谁。

绕檐凡几匝,宿鸟误投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赋梅影(其二)

浮影浑无定,移梢渐过墙。

月残微带晕,风细稍闻香。

野寺斜桥外,孤村浅水旁。

相看如旧识,伫立听更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卢一清过访溪上

旧业在金阊,行踪遍五羊。

游兼春草发,梦与海云长。

新涨菰蒲岸,轻帆书画航。

逢君今夕雨,疑是对潇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得韩孟郁书知有仲弟之变寄此

得尔还家信,风霜知饱经。

长途怜老马,归梦忆原鸰。

客里囊先尽,愁边酒易酲。

伤心池畔草,不似往年青。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