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秉衡道长出按陜西分韵得独字

有客秣骢马,豸冠被朱服。

驾言将何之,先声动华麓。

曾飞玉堂翰,更累青琐牍。

历亲郡县政,民瘼尽耳目。

所遭异坦阻,平生耿介独。

行行届高秋,风霜共洁肃。

狐狸安足问,豺狼敢当陆。

按辔渭水滨,雨馀桑麻绿。

我为西人喜,重受清平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王秉衡即将前往陕西巡视的情景。首句“有客秣骢马,豸冠被朱服”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王秉衡的仪态威严,他骑着马,头戴獬豸冠,身穿红色官服,显示出其身份的尊贵与权威。

接着,“驾言将何之,先声动华麓”两句,描述了王秉衡出发前的声势,他的到来使得华麓之地为之震动,预示着他将带来积极的变化和影响。

“曾飞玉堂翰,更累青琐牍”则赞美了王秉衡曾经在朝廷担任要职,文采飞扬,政务处理得当,深受朝廷信任。

“历亲郡县政,民瘼尽耳目”表明王秉衡对地方治理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关注,他亲自到各个郡县考察,关心民众疾苦,体现了他勤政爱民的品质。

“所遭异坦阻,平生耿介独”赞扬了王秉衡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始终保持正直和独立的人格。

“行行届高秋,风霜共洁肃”描绘了王秉衡巡视途中,正值秋季,天气转凉,他与自然界的风霜一同经历,象征着他的巡视之旅将带来清新的变革。

“狐狸安足问,豺狼敢当陆”表达了对王秉衡巡视目的的肯定,认为他有能力解决地方上的问题,无论是狡猾的狐狸还是凶猛的豺狼,都无法阻挡他的前进。

“按辔渭水滨,雨馀桑麻绿”描绘了王秉衡巡视时的场景,他在渭水边缓缓前行,雨后初晴,田野中的桑麻一片翠绿,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我为西人喜,重受清平福”表达了诗人对王秉衡巡视带来的正面影响的期待,相信他能为西部地区带来安宁和福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高度的赞誉,展现了王秉衡作为一位官员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巡视行动的期待和赞赏。

收录诗词(35)

李学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进贤王銮秀才还家

我初宰钟陵,省观子之乡。

邂逅识子庐,乔木森苍苍。

云昔先大夫,西台古风霜。

骢马摇岭海,节钺绥徼方。

我晚不及见,令闻犹揄扬。

鲤庭有遗训,世泽殊未央。

念子伟哉器,恢廓不可量。

手挽百步弓,劲发直穿杨。

造物若不偶,云翮垂扶桑。

提椠入槐市,万卷重脩藏。

试历司空曹,才美寡颉颃。

新秋暑雨尽,金飙动微凉。

倏尔发归兴,一苇西江航。

匡庐滴层翠,彭蠡涵晴光。

故篱灿佳菊,聊以娱壶觞。

愿言定夙志,勿使旧业荒。

努兹少壮力,青霄期激昂。

允允鹿鸣宾,鼓瑟将承筐。

再尚大畜贤,良马逐康庄。

无坠燕翼谋,乃足称肯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寄题林子行草堂书屋

西山有佳麓,美人好爰居。

一椽宜偃蹇,半亩常纡徐。

蔬药剩雨畦,稻粱足和畬。

缥囊贮蝌斗,牙签栖蠹鱼。

岂羡邺侯架,争讶孔明庐。

挥毫临太玄,闭门悟潜虚。

龙卧及脩义,无乃时与俱。

披烟露华采,凌空脱泥淤。

物滞固有化,至理斯乘除。

愿言早致力,无徒惜居诸。

形式: 古风

祖教寺

斗瓢方丈雪,一枕华山云。

道外元无道,人间别有人。

閒中谈物故,静处着衣巾。

名利纷纷客,徒奔陌上尘。

形式: 五言律诗

送普安徐太守赴任(其一)

补郡持新节,医民贮旧丹。

不孤明主托,应使远人安。

万坞花迎暖,千山鸟送寒。

五云重回首,高处倚栏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