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清明日偶成》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哀愁与自然之美的交融。
首联“海日高高天欲斜,断桥无复听呕哑”,以海日升起、天空将晚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断桥旁不再传来船桨划水的嘈杂声,仿佛连自然界的生机也在此刻静默,为后文的哀思埋下伏笔。
颔联“墓中酩酊已千载,陌上清明有几家”,将目光转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千年之后,墓中长眠者仍沉醉于酒香之中,而清明路上,或许只有几家人家前来祭扫,凸显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已老愈疏惟酒盏,更晴相觅是梅花”,转而描写个人的情感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发感到孤独与疏离,唯有酒杯相伴;在晴朗的日子里,他寻找的不是喧嚣,而是那独自绽放的梅花,象征着内心的清高与孤寂。
尾联“年年春怨深如昨,莫把无涯恨有涯”,总结全诗情感。每年的春天,诗人内心的哀怨如同往昔一般深重,提醒人们不要将无尽的遗憾限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情感永恒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