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世重兴武七德;诸君同负史三长。
此联出自清代文人俞樾之手,名为《集字联》,巧妙地将历史与道德观念融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联“圣世重兴武七德”中,“圣世”指的是太平盛世,强调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视武力的提升和道德的培养同样重要。“武七德”则可能是指古代关于武德的七种品质,如勇、义、智、信、仁、礼、忠等,体现了对武力与道德并重的推崇。
下联“诸君同负史三长”则进一步阐述了对人才的期待与要求。“诸君”指众人,表示希望所有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史三长”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三位杰出人物,这里的“长”可以理解为“长者”或“领袖”,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典范作用,以及人们应当学习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即武力与道德并重,同时也寄寓了对后人的期望,即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通过这种形式,既弘扬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深刻思考。
不详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遇石不拜为之揖;拟酒以圣甚于贤。
山野所乐世无禁;金石之辞臣有长。
官位早从三事后;文章尚在六朝前。
幽人之居足泉石;高年所乐长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