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赠宜新宁逊庵》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通过对宜新宁逊庵的赞誉,展现了其高尚品德与卓越功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联“百里仁声满郡中,家门奕叶有重封”,开篇即赞美宜新宁逊庵的仁德之声传遍整个郡县,家族世代荣耀,显赫非凡。这里以“仁声”形容其道德品质之高,以“奕叶”描绘家族传承之久远,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崇高形象。
颔联“勋名汉代推三杰,兄弟高阳号八龙”,进一步将宜新宁逊庵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将其比作汉代的三位杰出人物,以及高阳氏的八条龙,强调其在功勋与名声上的卓越成就,彰显其非凡的才能与影响力。
颈联“纪竹已书天上史,栽花新遍海头峰”,运用“纪竹”与“栽花”的意象,分别象征着记录与创造,表达了宜新宁逊庵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在新的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如同在天上的历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又如同在海边的高峰上栽种了鲜花,寓意深远。
尾联“识韩有愿非今日,穷巷车声未易逢”,以“识韩”暗指了解与欣赏,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宜新宁逊庵相识的愿望,并感叹于这种机会的难得,如同在僻静的小巷中听到车声,不易得遇。这既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对方独特魅力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深情地赞美了宜新宁逊庵的高尚品德、卓越功绩与独特魅力,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敬仰与渴望相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