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高爱山隐居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

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我爱我的小屋,它坐落在广阔的湖边,湖面清澈宁静。
晴朗的山岚与翠绿的景色交融,花影倒映在如镜的水面。远处的沙滩上,孤舟横卧。
湖水泛着波光,柳树后藏着一只沉睡的鸥鸟。这里真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却无人知晓,夕阳西下,暮色渐浓。
回想起来,这里曾是人间仙境,如今再次寻找,却难以辨认。
在这片树林深处,仿佛是通往长生不老的道路,微笑并非捷径,而是生活的真谛。
深夜静谧,我打算披散头发,吹着萧,乘着仙鹤,感受天风的冷冽。
站在高处,仰望星空,月光洒在万松之巅,尘世的喧嚣仿佛远离。
此刻,宇宙浩渺,尘埃落定,月光半照,万籁俱寂。

注释

庐:小屋。
晴岚:晴朗的山岚。
天镜:如镜的水面。
眠鸥:沉睡的鸥鸟。
桃源: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长生路:象征永生的道路。
跨鹤:乘鹤飞翔。
碧落:天空。
月在万松顶:月光照在万松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湖边的宁静生活。开篇“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直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湖畔小屋的喜爱,以及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致。“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则通过对比衬托,描绘出春日暖和的气候及湖面倒映着花影的美丽景象。

“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这两句诗继续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诗人的独处状态,“眠鸥未醒”则增添了一份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接下来的“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还重省。”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田园风光的深切喜爱,以及独自体会着黄昏时分的静谧美。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则是诗人借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隐喻自己所处之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有一丝神秘与隔世感。

紧接着,“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深更静。”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入,以及追求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心境。

最后,“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则描绘了诗人放纵自我、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以及夜晚仰望星辰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数花风/凤凰阁.别义兴诸友

好游人老,秋鬓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

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自笑我、如何是得。

酒楼仍在,流落天涯醉白。孤城寒树美人隔。

烟水此程应远,须寻梅驿。又渐数、花风第一。

形式: 词牌: 凤凰阁

新雁过妆楼.赋菊

风雨不来,深院悄、清事正满东篱。

杖藜重到,秋气冉冉吹衣。

瘦碧飘萧摇露梗,腻黄秀野拂霜枝。忆芳时。

翠微唤酒,江雁初飞。

湘潭无人吊楚,叹落英自采,谁寄相思。

淡泊生涯,聊伴老圃斜晖。

寒香应遍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

归何晚,问径松不语,只有花知。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新雁过妆楼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谩嗟吁。

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形式: 词牌: 新雁过妆楼

暗香.海滨孤寂,有怀秋江、竹闲二友别本

羽音辽邈。怪四檐昼悄,近来无鹊。

木叶吹寒,极目凝思倚江阁。

不信相如便老,犹未减、当时游乐。

但趁他、斗草筹花,终是带离索。忆昨。更情恶。

谩认著梅花,是君还错。石床冷落。

闲扫松阴与谁酌。

一自飘零去远,几误了、灯前深约。

纵到此、归未得,几曾忘却。

形式: 词牌: 暗香